北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公示了2023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据长江云新闻记者统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名单共5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共500个。 |
纪山村位于沙洋县纪山镇,出武汉上汉宜高速西行200公里,在荆州古城下,15分钟就到。纪山村文化底蕴深厚,规模宏大的楚墓群遍布山岭,其中有封土堆的墓葬170多座,无封土堆的墓葬则无计其数,堪称宝贵的地下文库。楚庄王古墓群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目前楚墓中保存最完好的墓葬之一。墓地位于自然山岗上,经人工修筑而成,呈南北向。南端是两个高达11米、坟脚直径不下百米,远望象小山的大冢,北端是40个排列井然、大……。 |
以美好愿景命名。该地居民热爱美好生活,希望此地繁荣昌盛,人丁兴旺,故名丁新村。村委会以此得名。民国时期,属民国政府十里铺区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属荆门县柴刘区管辖。1955年,成立丁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为拾回桥人民公社丁新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后,为拾回桥镇丁新村至今。丁新村……。 |
沙洋县后港镇荆南村现有2383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42名。全村土地面积46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5公顷,精养鱼塘72公顷。2011年人均收入5600元,村集体收入20万元。荆南村宜居村庄总投资3517万元,资金来源为引江济汉丹江口移民和迁村腾地财政补助资金。新建四组住宅60户、丹江口移民住宅64户、本镇引江济汉集中安置搬迁点141户,荆南七组36户六层全框架结构住宅楼均已竣工入住,住宅……。 |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荆门县第十一区积樊乡。1955年,成立钟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设钟桥生产大队,属东风(后港)人民公社毛李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后,属后港区付场人民公社。1975年12月撤区并社后,属毛李人民公社付场管理区。1984年设区建乡后,钟桥大队更名为钟桥村。属毛李区付场乡。1985年乡镇体制改革后,属毛李镇至今。钟桥村……。 |
该居民点原住居民多为王姓,周边居民往来于此进行买卖交易,并形成集市,故名王集村。“王”指居民姓氏,“集”指集市、市场。新中国成立前,属姚覃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高王乡。1955年,属烟垢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属火箭人民公社红心连。1961年,更名为王集生产大队,属马良区烟垢乡。1975年,属烟垢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王集村,属沙洋区烟垢镇。2001年,属高阳镇至今。王集村……。 |
原居民点有两座庙宇,故名双庙。“双”为量词,指两个;“庙”指庙宇。1949年9月,属曾集区。1952年,属荆门县第九区。1955年,称高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称火箭(沈集)人民公社双庙生产大队。1961年5月,称沈集区双庙生产大队。1975年12月,称沈集人民公社双庙生产大队。1984年乡镇体制改革后,称沈集镇双庙村至今。双庙村……。 |
由童元村、沙岭村合并而成,故名童沙村。童元村:1959年4月至1963年10月,为红岭生产大队。1964年1月至1984年10月,为刘集生产大队。1981年11月至1984年2月,为童元生产大队。1984年3月,更名为童元村。沙岭村:1960年5月至1980年10月,为公场生产大队。1981年10月至1984年2月,为沙岭生产大队。1984年3月,更名为沙岭村。2005年合村并组时,童元村和沙岭村……。 |
刘家畈为平畈,而居住的大多数为刘姓,故称刘家畈。1936年属第五区(驻长寿店)康乐乡;1941年废区制,仍属康乐乡;1946年属自强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废除民国钟祥县24乡(镇)制,建11个区,属丰乐河区长寿乡;1951年1月,丰乐河区更名为第二区;1954年1月更名为丰乐区;1956年2月小乡并大乡,属长寿乡;1956农业合作化时,为庵坡高级社,属长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 |
前峰村是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丰乐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881102214。 |
东临“粘珠湖”,同时又靠近转斗西湖,西有胡家山,故名“湖山”。民国时期,1936年属钟祥县第四区和平乡,1941年废区属钟祥县丽阳乡,1946年属安和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废除民国政府24乡,属胡集区胡集乡;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时,名湖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胡集区胡集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湖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名为湖山大队,属胡集人民公社胡集管理区;1961年恢复……。 |
据传说明朝中期,此地曾出过一个朝廷官员,在官冲六组冲东边岗上有封字山,上面建有一座磕膝庙,文武官员到此地必须进庙叩拜,因此得名官冲,解放后,此庙改成官冲小学和官冲大队部,1973年全部拆除。1936年属双河口区济阳乡。1941年属丽山乡。1947年属双河口乡。1950年属双河区白罗乡。1956年,名官冲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双河区白罗乡。1958年,官冲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名为官冲大队,属双河公社……。 |
此地是荆山余脉伸向汉江边的一座小山,因汉江沿此山边由西北而东南流,故名沿山。1936年属钟祥县三区成德乡,1941年和1946年均属石鼎乡;1950年属冷水区文集乡。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时,名沿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钟祥县直属襄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沿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沿山大队,属冷水公社文集管理区。1961年恢复冷水区,公社范围由大变小,沿山大队属冷水区文集公社。1975年1……。 |
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钟祥县第三区(石牌)磐石乡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磐石乡管辖,1950年属钟祥县第六区(石牌)花园乡管辖,下设生产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取名富源一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称石牌人民公社皮集管理区富一大队;1961年,改称石牌区皮集人民公社富一大队;1975年,改称贺集人民公社毛集管理区富一大队;1980年富一大队更名横店大队;19……。 |
清朝始名罗家巷,因罗姓最早在此地建房居住,兼做买卖,将罗家巷发展为集市,故而得名罗家集。1984年定名为罗集村,设村民委员会。清代,罗家集属安陆府钟祥县,民国时期废安陆府存钟祥县,1936年属钟祥县第二区同安乡,1941年属椿寿乡,1946年属励志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属长滩区罗集乡;1956年名中心社,1957年属县直属罗集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旧口人民公社,设立曙光三大……。 |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农业合作化中以争先锋、当先进之意取名先锋农业社,后约定俗成为地名。1936年属钟祥县第二区(驻旧口)英安乡,少部属京山县(具体划分不详,从属无考);1941年撤区建乡,属寿昌乡;1946年整编保甲,县设24乡,属励志乡。1949年7月钟祥县人民政府成立,属长滩埠区长河乡(后改为季河乡),农业合作社时属于季河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中属于季河大队,属长滩人民公社长滩管理区;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