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公示了2023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据长江云新闻记者统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名单共5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共500个。 |
“八泉村”为旧时地名,因此地有八股泉眼而得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朝时期属六有都辖治。民国时期属同仁乡管辖。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属武安堰区所辖。1950年4月,武安堰区所辖农村划出设九集区至1956年,归其所辖。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时称“丁集四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至1980年,归九集区管辖。1981年8月丁集四大队更……。 |
上泉坪村是由税改前三个村合并的全镇人口第二、耕地面积第一的大村,辖区行政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39307亩,耕地面积3468亩,水田2558亩。全村设有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42户,总人口2215人,党员62名,村民代表28名,上年人平收入9662元,其中人平收入2736元以下的贫困户76户,227人,弱智特困户29户,78人。村集体无企业,没有经济收入。……。 |
“漫云”,因其山清水秀,山间白云缭绕,地上山花烂漫而得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南漳县志》(1989年版)记载:清朝时期属嘉定都辖治。民国时期属萃文乡管辖。1949年元月南漳全境解放至1957年,隶属巡检区。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称“五三大队”。1961年4月人民公社仍改为区至1980年,归巡检区管辖。1981年8月五三大队更名为漫云大队。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区建制时,……。 |
一、地理位置 李庙镇鱼泉河村位于李庙镇西北部,三道河水库源头,305省道横穿全境。 二、人口土地状况 全村辖两个村民小组,有308户,1138人,劳力530个,耕地面积1689亩。 三、集体经济状况 大力发展以漂流为主的旅游业,2014年人均纯收入7952元。 四、村级组织建设状况 全村现有党员59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后备干部5人。 由于这里有条鱼泉河,风景又美丽,村民依……。 |
东园村位于长坪镇政府所在地,316国道穿越而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村域布局合理,村容整洁,风景优美,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平时开展了环境法规与环境知识的宣传,有村规民约,环保设施基本齐全,倡导生态文明。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410户、1571人,劳动力744个,耕地面积1864亩,其中水田620亩、旱田1244亩,山林面积25600亩。……。 |
据碑文记载:公元1645年陈必良因避难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原汝宁府)迁徙进山,定居于此。由于境内都是高山,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大山脚下穿流而过,流水冲刷过后留下河道,人们依河边而居,依河边土地耕种,故而得名陈家河。明末清初属后坪乡所辖;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又改乡设里,属修文里所辖;清光绪年间(1876-1908)又改里为乡属北乡所辖;民国初年属中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一区;……。 |
从黄连寺山下流出的水归为一条大沟,取名叫黄连沟,解放后,更名为黄龙沟。唐朝武德二年619至620年属重州土门县所辖;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永清县并入房陵为房县所辖;明弘治十一年(1498)割房陵县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属郧阳府保康县修文里所辖;明正德十六年(1521)属修文乡所辖;清初建置基本沿袭明制;1644年至1911年属郧阳府保康县修文里所辖;民国初沿袭清朝建制;民国26年至38年属保康……。 |
据南北朝时此地名为申家坪,因申姓居多而得名,后习惯称之为申坪。以申坪命名村委会名称,故而得名申坪村民委员会。春秋时期属东周罗国版图;战国时期东周桓王二十年(前699)属楚领地;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属荆州南郡及襄阳郡中庐县管辖;西魏时期属南襄阳郡重阳县及思安县管辖;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属荆州襄阳郡南漳县管辖;唐朝武德年间(629)属襄州荆山县管辖;唐朝开元十八年(730)至清朝末年属南漳县管辖;清末……。 |
清末建村时,因村中有一位叫曾九界的人为人正直、豪爽,又居于村中心位置,故而得名。以曾家垭命名村委会名称,故而得名曾家垭村民委员会。清末年至民国初属南漳县马良乡管辖;民国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三年属南漳县谦善镇管辖;民国三十一年属南漳县马良区管辖;1946年8月至1949年5月属南保兴宜县管辖;随后划归保康县马良区管辖;1951年7月属马良区水田乡曾家垭村;1956年5月属马良区水田乡曾家垭村;1958年……。 |
该地地处山垭,因是往来行人的要道口,故名垭子口。唐朝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至清朝末年属南漳县维新都(马良)管辖;清末年至民国初属南漳县谦善镇管辖;民国十一年至民国二十三年属南漳县第八区(马良镇)管辖;民国三十一年属南漳县店垭乡管辖;1946年8月至1949年5月属南保兴宜县管辖;随后划归保康县店垭区管辖;1951年7月属店垭区杨树乡垭子口;1958年9月属店垭公社杨树管理区垭子口大队;1975……。 |
该地名来源于民国时尧治河人黄伍庭在长岭的大山垭上办铁厂,山垭无水,故以人工开挖一口堰塘,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故而得名。以堰垭命名村委会名称,故而得名堰垭村民委员会。民国二十五年(1936)马桥为第三区;民国三十年(1941)马桥属歇马区属县直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马桥乡均属县直辖;1950年1月属马桥区堰岭乡林川乡堰垭村、干溪沟村;1951年7月属马桥区堰岭乡堰垭村、干溪沟村;1958年9月……。 |
早年,附近有三个火纸厂,的火纸厂位于中间,故而得名中厂。以中厂命名村委会名称,故而得名中厂村民委员会。明弘治十一年(1498)割房陵县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属郧阳府保康县修文里所辖;明正德十六年(1521)属修文乡所辖;清初建置基本沿袭明制;1644年至1911年属郧阳府保康县修文里所辖;民国初沿袭清朝建制;民国26年至38年属保康县安正乡第一保所辖;1950年1月至1958年9月属城关区开峰峪……。 |
建国初期,属北河区安家岗乡管辖。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期,安家岗乡转入高级合作社,取名安岗社,属县辖三岔路乡管辖。1958年,属北河人民公社后湖管理区管辖。1961年,属北河区后湖公社管辖。1963年,以革命词藻命名为前锋大队。1975年8月,属北河公社后湖管理区管辖。1981年县政府第27号文件将前锋大队更名为安家岗大队,属北河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安家岗村,设安家岗村村民委员会,属北河区后……。 |
石花镇平川村位于石花镇以西三公里处,现有6个村民小组,1092户、4196人,1950个劳力,全村版图面积8339亩,其中耕地面积2004亩(水田1700亩,旱地304亩),桔园、板栗园、银杏园、茶园700亩,林地200亩,山场900亩。先后引进湖北谷城泰隆水泥有限公司、谷城钜沣陶瓷有限公司、湖北庄园肥业有限公司、襄阳铭鸿金属有限公司、益合泡沫塑胶有限公司、东华机械有限公司、联兴汽配有限公司等15……。 |
孙家沟村现有三个村民小组200户,709人,劳力355人,耕地面积658.07亩,其中水田面积226.5亩,旱地面积431.57亩,版图面积:18000亩,其中茶园面积1200亩,宜林山场面积:14768亩(其中耳菌林3250亩,用材林2200亩,杂灌林9318.5亩),河流、岩石、村庄1743.43亩。全村现有党员40人,其中村干部4人,无职党员36人。全村留守儿童共有15人。建有留守儿童服务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