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1年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7]

2021年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7]

   根据《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2021)〉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村镇自主申报、县市级核准推荐、州级审核等环节,形成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2021)入选名单。
  彝语地名。黑指水、海,舍指长,即为长海之地。1953年精简机构划归午街铺区管辖,设黑舍乡,下辖黑舍、清塘子两个村,1956年归午街铺区管,设黑舍管理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该地区叫黑舍公社,1984年改称黑舍乡;1987年撤区建乡划归旧城乡管理,叫旧城乡黑舍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旧城乡黑舍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旧城镇黑舍村民委员会。黑舍村……。
  “木龙”系彝语音译,意为驻兵马的关卡故而得名木龙村。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木龙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木龙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木龙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木龙乡,1987年为三河乡木龙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三河乡木龙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为三河镇木龙村民委员会,2005年10月至今为旧城镇木龙村民委员会。木龙村……。
  村边树上经常栖息着白色水鸟,俗称松鹤而得名“松鹤村”;现因村民委员会驻松鹤村。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松鹤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松鹤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松鹤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松鹤乡,1987年为三河乡松鹤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三河乡松鹤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为三河镇松鹤村民委员会,2005年10月至今为旧城镇松鹤村民委员会。松鹤村……。
  因此地在明清时设过治安机关,称督捕府,建村后沿用“督布府”之名;原村民委员会驻督布府村(现已搬驻绕家寨)。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督布府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督布府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督布府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督布府乡,1987年为旧城乡督布府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旧城乡督布府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旧城镇督布府村民委员会。督布府村……。
  秧田较多的坝子,故而得名秧田坝村。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秧田坝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秧田坝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秧田坝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秧田坝乡,1987年为旧城乡秧田坝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旧城乡秧田坝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旧城镇秧田坝村民委员会。秧田坝村……。
  东沙湾河上有一棵大树,由河的南岸横卧直达对岸,像拱桥一样横跨河两岸,而后再矗直向上,故叫弯腰树村,故名。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树勋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树勋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树勋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树勋乡,1987年为三河乡树勋村公所,1994年改为旧城乡弯腰树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三河乡弯腰树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2005年9月为三河镇弯腰树村民委员会,20……。
  青禾指禾苗青翠之意,堡指明清时的军屯点,故而得名青禾堡,后简化为青禾。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青禾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青禾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青禾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青禾乡,1987年为旧城乡青禾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旧城乡青禾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旧城镇青禾村民委员会。青禾村……。
  相传清朝时在此开厂炼过铜,辖区内有铜矿而得名“矿厂村”。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矿厂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矿厂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矿厂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矿厂乡,1987年为三河乡矿厂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三河乡矿厂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为三河镇矿厂村民委员会,2005年10月至今为旧城镇矿厂村民委员会。矿厂村……。
  因村前山形似马鞍子而得名“马鞍山”,现村民委员会驻地马鞍山。解放前夕称云台乡,1950年至1956年改称马鞍山乡,1957年至1958年与麻栗树合并改称马鞍山大队,1965年1961年改称马鞍山管理区,1962年至1963年改称马鞍山大队,1965年至1968年改称马鞍山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称马鞍山大队革委会,1980年改称马鞍山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建制,下设……。
  彝语地名。为“斐吾”的音变,“斐”指崖子,“吾”指这里,即指此地有一悬崖。1950年至1951年属西北方丈乡,1952年至1958年与方丈、育英村改称方丈乡,1959年至1962年改称法乌管理区,1963年至1968年改称法乌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称法乌大队革命委会,1980年改称法乌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建制,下设小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原小乡改称村公所……。
  彝语地名。为“脚白莫”的变化,意指地处大山脚下。1950年至1951年属龙中区的峨爽乡,1952年至1958年改称脚白母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称脚白母大队革委会,1980年改称脚白母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建制,下设小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原小乡改称村公所(办事处)。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村公所(办事处)改称村民委员会至今。脚白母村……。
  取“昌盛光明”之意而得名“昌明”。1950年至1951年属保旺区的他克苴乡,1952年至1958年改称昌明乡,1959年至1962年改称昌明管理区,1963年至1968年改称昌明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称昌明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称昌明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建制,下设小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原小乡改称村公所(办事处)。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村公所(办……。
  彝语为“罗期”,“罗”为龙,“期”为寨子,即:寨子建于山形似龙的地方,故名龙车。1950年至1951年属龙中区峨爽乡;1952年至1958年改称龙车乡;1959年至1962年改称龙车管理区;1963年至1968年改称龙车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称龙车大队革委会;1980年改称龙车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建制,下设小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原小乡改称村公所(办事处……。
  大练庄原名“李扎”以先居者姓李得名。后来本村驻过兵营,旗帜上有“练”字,此村又是河岸较大的村子,故改名“大练庄“沿用至今,村名委员会驻地大练庄。1950年至1951年属西北区的练庄乡;1952年至1958年改称大练庄乡;1959年至1962年改称大练庄管理区;1963年与柏木租合并改称新寨小公社;1964年至1968年改称大练庄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称大练庄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称大……。
  本村始建于地处陡石岩之上而得名“石岩头”。1950年至1951年属保旺区他克苴乡,1952年至1958年改称石岩头乡,1959年至1962年改称石岩头管理区,1963年至1968年改称石岩头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称石岩头大队革委会,1980年改称石岩头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恢复区建制,下设小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原小乡改称村公所(办事处)。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