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2021年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6]

2021年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6]

   根据《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2021)〉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村镇自主申报、县市级核准推荐、州级审核等环节,形成红河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2021)入选名单。
  彝语地名。意为“山脚下的地方”;现因村民委员会驻大挨来村。1958年为永宁人民公社挨来大队,1962年为永宁区挨来大队,1970年仍改为永宁人民公社挨来大队,1984年为永宁区挨来乡,1987年为逸圃乡挨来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逸圃乡挨来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为逸圃镇挨来村民委员会,2005年10月至今为中枢镇挨来村民委员会。挨来村……。
  彝语地名,是“齐苏直”的谐音,意为“小官人、小差人居住的地方”。1958年为白水人民公社既庶管理区,1962年为白水区既庶乡,1970年改为白水人民公社既庶大队,1984年为白水区既庶乡,1987年为白水乡既庶村公所,2000年为白水乡既庶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白水镇既庶村民委员会。既庶村……。
  村子北面有一水泉,周围草木茂密幽暗而得名“黑龙潭”。1958年为白水人民公社黑龙管理区,1962年为白水区黑龙乡,1970年仍改为白水人民公社黑龙大队,1984年为白水区黑龙乡,1987年为白水乡黑龙村公所,2000年为白水乡黑龙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白水镇黑龙村民委员会。黑龙村……。
  彝语地名。系彝语“窝浪”的音讹,窝指大,浪指开阔,意指该地面积大且开阔。1958年为白水人民公社无浪管理区,1962年为白水区无浪乡,1970年改为白水人民公社无浪大队,1984年为白水区无浪乡,1987年为白水乡无浪村公所,2000年为白水乡无浪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白水镇无浪村民委员会。无浪村……。
  彝语地名。果指山弯,衣指水,即此处山弯里有水。1958年为白水人民公社果衣管理区,1962年为白水区果衣乡,1970年改为白水人民公社果衣大队,1984年为白水区果衣乡,1987年为白水乡果衣村公所,2000年为白水乡果衣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白水镇果衣村民委员会。果衣村……。
  因本村田地平坦而得名“平田”。因村民委员会驻平田。1958年为白水人民公社平田管理区,1962年为白水区平田乡,1970年改为白水人民公社平田大队,1984年为白水区平田乡,1987年为白水乡平田村公所,2000年为白水乡平田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白水镇平田村民委员会。平田村……。
  彝语地名。系彝语“支西卡目”的音讹,支西指马桑树,卡目指大寨,即马桑树多的大寨。1958年为白水人民公社前哨大队,1962年为白水区直邑大队,1970年仍改为白水人民公社直邑大队,1984年为白水区直邑乡,1987年为白水乡直邑村公所,2000年为白水乡直邑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白水镇直邑村民委员会。直邑村……。
  建村时该地属沟箐且李子树较多而得名李子箐。解放初期属第二区,1958年为三塘人民公社李子箐管理区,1962年为三塘区李子箐乡,1970年改为向东人民公社李子箐大队,1984年为三塘区李子箐乡,1987年为三塘乡李子箐村公所,2000年至今为三塘乡李子箐村民委员会。李子箐村……。
  密林中有个垭口形进寨口,称箐门,故名。解放初期属第二区,1958年为三塘人民公社箐门管理区,1962年为三塘区箐门乡,1970年改为向东人民公社箐门大队,1984年为三塘区箐门乡,1987年为三塘乡箐门村公所,2000年至今为三塘乡箐门村民委员会。箐门村……。
  彝语地名。“阿定”意为水满,即指本村子位于水塘边。解放初期属第二区,1958年为三塘人民公社阿定管理区,1962年为三塘区阿定乡,1970年仍改为向东人民公社阿定大队,1984年为三塘区阿定乡,1987年为三塘乡阿定村公所,2000年至今为三塘乡阿定村民委员会。阿定村……。
  连城地界连接大兴堡和孔昭堡而得名“连城”;原村民委员会驻连城村(后搬迁驻阿鲁哨村)。1958年为三塘人民公社连城大队,属三塘公社;文革初期改为泸西县三塘区三塘大队,属于三塘区;1970年改为泸西县三塘公社连城大队,属三塘人民公社;1978年改为连城乡,属三塘区区;1987年撤乡改村公所,称连城村公所,2000后年称连城村民委员会至今。连城村……。
  隆德是重视德行之意;原村民委员会驻隆德村,故名。1958年为三塘人民公社隆德大队,属三塘公社;文革初期改为泸西县三塘区三塘大队,属于三塘区;1970年改为泸西县三塘公社隆德大队,属三塘人民公社;198年改为隆德乡,属三塘区;1987年撤乡改村公所,称隆德村公所,2000后年称隆德村民委员会至今。隆德村……。
  清代此地筑有土城,且年代较远故名旧城。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旧城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旧城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旧城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旧城镇,1987年为旧城乡旧城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旧城乡旧城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今为旧城镇旧城村民委员会。旧城村……。
  因此地有条小河,上面架有木板桥,本村建于此地区而得名“板桥村”。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板桥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板桥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板桥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板桥乡,1987年为三河乡板桥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三河乡板桥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为三河镇板桥村民委员会,2005年10月至今为旧城镇板桥村民委员会。板桥村……。
  该地名来源于其驻地。此地为者黑河、小草河、甸溪河三条河流汇集处,故得名三河,又称三岔河。1958年为金马人民公社三河大队,1962年为金马区三河大队,1970年改为红旗公社三河大队,1984年为金马区三河乡,1987年为三河乡三河村公所,2000年至2001年6月为三河乡三河村民委员会,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为三河镇三河村民委员会,2005年10月至今为旧城镇三河村民委员会。三河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