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竹瓦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4]

竹瓦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4]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二十二社、二十三社,属竹瓦区王祠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王祠四大队、五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王祠公社;1969年改称王祠七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熊堑定名为熊堑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竹瓦镇,原熊堑大队更名熊堑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竹瓦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竹瓦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蟹地社,属竹瓦区竹瓦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王祠十二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王祠公社;1969年改称王祠二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蟹子地命名为蟹子地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王祠乡,原蟹子地大队更名蟹子地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竹瓦镇;2001年合并乡镇改名为蟹地村,属竹瓦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王祠三十社,属竹瓦区王祠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王祠三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王祠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1981地名普查时以境内片名余老祠命名为余老祠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王祠乡,原余老祠大队更名余老祠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竹瓦镇;2001年合并乡镇时改名为火龙村民委员会,属竹瓦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新民二社,属竹瓦区王祠乡;1958年定名东方红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王祠公社;1974年属朱店公社;1981年命名为王祠大队;1984年原王祠大队分为放马墩大队、王祠大队,此处设为王祠大队,属竹瓦区王祠乡;1985年王祠大队更名王祠村村民委员会;1988年属竹瓦镇;2001年改名为东方红村村民委员会,属竹瓦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5年成立新民二社,属竹瓦区王祠乡;1958年定名东方红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竹瓦区王祠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1981年为王祠大队;1984年王祠大队分为放马墩大队、王祠大队,此处设为放马墩大队,属竹瓦区王祠乡;1985年放马墩大队更名放马墩村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竹瓦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竹瓦镇至今。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王祠二十三社,属竹瓦区王祠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王祠四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年属竹瓦区王祠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朱店公社;1981年经地名普查以境内山名张茅山命名为张茅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竹瓦区王祠乡,原张茅山大队更名张茅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竹瓦镇;2001年合并乡镇时改名为张茅村民委员会,属竹瓦镇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