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钱湖区,扩大莫枝镇,更名东钱湖镇,原属钱湖区的韩岭乡、下水乡、高钱乡并入东钱湖镇,沿用至今。 |
1946年建为太白乡,隶属鄞东区。 1949年5月改为韩水乡。 1950年改为天童乡。 小白、东吴、画龙、涵玉等乡同年6月至11月先后建立,隶属天童区。 1963年3月成立东吴、天童两公社。 1965年撤区并乡。 1983年改为东吴、天童两乡。 1992年5月天童、东吴两乡合并成为东吴镇。 |
秦始皇时代,今宝同村同谷是鄮县县治,是海产品集散地。 南宋至清末,属阳堂乡。 1946年设五乡镇,1949年5月,称五浦乡。 1950年5月,为五乡镇。 1956年6月,五乡、宝幢、龙山三乡(镇)合为育王乡。 1958年10月,为五乡大队(管理区)。 1961年6月,为五乡镇。 1983年6月,改为五乡乡。 1986年1月,改设五乡镇。 1992年宝幢乡与五乡镇合并成立新的五乡镇,至今未变。 |
宋孝宗弘治年间,邱氏十八世祖邱惟伦,始从甬城江东卜居老界乡赤城里三都七图之李家漕,形成村落。 清光绪《鄞县志》中始有邱隘、上邱隘、下邱隘地名之明确记载。 1950年5月,为邱隘乡。 1953年4月,邱隘乡改为邱隘镇。 1956年6月,为邱隘乡。 1959年5月,为邱隘人民公社(俗称“大公社”)。 1961年9月,为邱隘人民公社(俗称“小公社”)。 1980年10月,复名邱隘镇,沿用至今。 |
唐时形成聚落,宋熙宁年间名云龙碶。 1931年,为云龙碶镇。 1946年设鸣凤乡,丰乐乡。 1949年5月,为鸣凤乡云龙碶村。 1950年5月,为云龙乡。 1958年,为云龙大队。 1962年,为云龙公社。 1983年6月,改为云龙乡。 1987年4月,改为云龙镇。 1992年5月,甲村乡与云龙镇合并新建云龙镇,至今未变。 |
历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就有人居住。 南宋时形成聚落,即名横溪。 1946年9月,为丰乐乡、丰南乡。 1950年5月,为横溪镇。 1958年10月,为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为横溪公社。 1980年,为横溪镇。 1992年5月,梅岭乡。 金峨乡并入,成立新的横溪镇,至今未变。 |
西汉时形成聚落,至清乾隆年间称姜山里,属鄞塘乡。 1931年至1935年设姜山镇。 1949年称姜山乡,1950年5月为姜山镇,1956年6月为姜山乡,1958年10月为姜山大队(管理区),1961年6月为姜山公社,1980年恢复姜山镇,至今未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