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钟落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钟落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因此地方有黎姓居住,村前有口塘,称为黎家塘;也传因位岗丘形如莲藕,宅分6间门楼环向形如莲花,取名“莲花塘”,至清乾隆后期,以黎氏居先,并出一“进士”,更名为“黎家塘”。村委会驻黎家塘村,故名。[详细]
据传,宋代由汤、何、谢、黄氏建村,后俱外迁,宋末元初再有邝、陈、高、叶氏先后来建房定居,村处地形如船。命名因风水士有意刁难,称湴湖(俗意为被泥浆粘结)。村委会驻湴湖村,故名。[详细]
1953年建村,因村庄建立时间较晚,称为新庄,后因居住人口增多,更名为新村。村委会驻新村村,故名。[详细]
1946年日军侵华时期,湴湖村民逃难至此搭棚聚居,后渐成村落,因此地水塘多,村落像一张凳座落在塘里,故称为“登塘”。村委会驻登塘村,故名。[详细]
1958年竹料公社成立后,把竹料村分为3个大队,此为竹一大队,后改为竹一村。村委会驻竹一村,故名。[详细]
1958年竹料公社成立后,把竹料村分为3个大队,此为竹二大队,后改为竹二村。村委会驻竹二村,故名。[详细]
1958年竹料公社成立后,把竹料村分为3个大队,此为竹三大队,后改为竹三村。村委会驻竹三村,故名。[详细]
因1967年童贞庄大队更名为红旗大队,后沿用“红旗”二字,称为红旗村。村委会驻红旗村,故名。[详细]
“寮采”本应写作“寮寀”,西晋诗人张华《答何劭》诗中有:“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园庐。”的诗句,“同寮寀”,同官也,“寮寀”是官舍的意思,这就是寮采村的由来。村委会驻寮采村,故名。[详细]
1960年由两个自然庄,博罗庄、南向庄合并为雄伟村。取意“雄心壮志、创造伟绩”,故称雄伟村。村委会驻雄伟村,故名。[详细]
米岗村原叫米湖村,山岗湖水,一高一低,互相映照。相传宋代时建村,以山定名,因村东有个山岗叫米岗山,故而得名”米岗村“,村委会驻米岗村,故名。[详细]
当地先民冯氏于南宋(1290)由番禺龙湾迁入。建村时,因在山岗上建屋定居而取名“大岗岭”。民国时期孙中山遗嘱有“建国大纲”和“共同纲领”的提法,为了纪念其伟大意义,据此改名为“大纲领村”。村委会驻大纲领村,故名。[详细]
此村原称为“乌坭庚”,后因纪念先祖周濂溪,改名为“乌溪村”。村委会驻乌溪村,故名。[详细]
村以罗姓为主,故称为罗村。由原来的罗村拆分为现有的大罗村和小罗村,“大和小”是以面积大小而称。村委会驻大罗村,故名。[详细]
村以罗姓为主,故称为罗村。由原来的罗村拆分为现有的大罗村和小罗村,“大和小”是以面积大小而称。村委会驻小罗村,故名。[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