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有力推动“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为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重抓党建鲜明导向,激励各级实干争先、担当建功,省委决定,命名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等100个乡镇(街道)为“红色根脉”强基示范乡镇(街道)。 |
一、区位介绍蛇蟠乡位于浙东沿海中心、三门湾湾区中心、三门县东北侧,北与宁波一水之隔,西与宁海县接壤,东临东海,南邻三门县滨海新城、健跳镇,是台州东海海域最北边的岛屿,是台州与宁波、上海等地交通往来的门户。沿海高速修建后,作为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蛇蟠已成为区域交通中枢:半小时交通圈涵盖三门县宁波市宁海县象山县等地;1小时交通圈涵盖宁波台州市区等地;3小时交通圈涵盖上海、杭州、温州、舟山、绍兴等地;……[详细] |
大港头镇地处莲都区西南部,距市区23公里,东与青田县章村乡交界,南与郑地乡、峰源乡毗邻,西与云和县朱村乡接壤,西北与松阳县裕溪乡交界,北与碧湖镇隔水相望。镇人民政府驻大港头村。 大港头镇水陆交通便捷。53省道贯穿全境,是联系丽水、松阳、云和、龙泉、庆元和福建浦城等县市的交通要道。水路上溯龙泉,下至温州,大溪与松阳溪在镇北汇合,大港头至今仍是瓯江流域的主要埠头之一。已建成的市属最大的水利枢纽--玉溪……[详细] |
西街街道位于瓯江上游,龙泉溪畔,地处龙泉山城西北部,东至新华街与龙渊街道接壤;南临龙泉溪与剑池街道相邻;西与八都、锦旗两镇毗连;北倚岩樟乡和龙渊街道。行政辖区总面积约66.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0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25个市属部门(单位)。有耕地面积7929.3亩,山地面积123434亩;总户数8208户,总人口27900人,其中社区居民……[详细] |
方山乡地处浙江省青田县东南面——瓯江之滨,背靠温州,接壤瓯海与瑞安,交通通讯十分便捷,离青田县城只有20分钟、温州50分钟的路程。辖11个行政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17亩,林地26055亩,草地15096亩。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田鲤之乡”、“小康之乡”、“全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省级生态示范乡;省、市级教育强乡;省级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方山四面环山……[详细] |
云和县辖镇。1956年称太平乡,1958年称梅源管理区,1961年改称公社,1954年复称梅源乡,1989年建镇,更名崇头镇。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9.5公里。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梅源、黄地、岩下、洋背、栗溪、三望栏、崇头、下洋、南山、坑根、张化、梅竹、砻铺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农机修造、建筑、花岗岩制品、竹木加工为主。农业主种水稻。林业主产松、杉、毛竹、板栗。历史上系“云和生铁”生……[详细] |
2012年3月23日下午,屏都街道挂牌成立。屏都街道:五四村界以西的原松源镇区域。辖八一、八二、八三、菊水、洋背、余村、蔡段、坑里、官山头、白岭头、坪坑、菖蒲洋1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0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人。街道办公地点设在八都大街239号(原屏都镇政府办公楼)。 屏都街道有着丰富的农林资源,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余村蜜桔、“志东牌”甜桔柚、优质烤烟、花卉苗木、茶叶已成为屏都街道……[详细] |
缙云县五云街道是城关镇,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39个行政村、6个社区,6万常住人口、2万流动人口,是全县的人口集散地。所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330国道、42省道和金温铁路穿城而过,缙云工业园区和五东工业园区距县城10公里和3公里。 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近几年来,“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了社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被评为……[详细] |
金竹镇位于遂昌县城妙高镇西北部,驻地距县城约54公里,东南部和应村乡、大柘镇相邻,西接湖山乡,北毗高坪乡并和衢县交界,镇人民政府驻地金竹村镇前街28号,海拔250米,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1公顷,山地面积12261公顷,茶园面积256公顷,果园面积152公顷。全镇辖行政村29个,自然村138个,生产队217个,居委会1个,至2004年底,全镇总人口158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详细] |
古市镇地处瓯江上游,松古平原腹地,南距县城11公里,北邻遂昌县城15公里,建镇始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曾为松阳县县址所在地,是丽水市最古老的集镇,位居浙南四大古镇之首,素有“历史重镇”、“处州粮仓”之美称,是松阳县古市区域五乡一镇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镇域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万亩,全镇辖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人。200……[详细] |
县治鹤溪,古称沐鹤溪。汉初浮丘伯携双鹤隐居此间,筑台垂钓,沐鹤于溪而名,镇因溪名。明景泰三年(1452)置县,始为县治。崇帧十三年(1640),知县徐日隆叠石为城,周长二里许,建承恩、行春两门并小东门、南门、小南门、西门,遂有城郭。清代设行春、锦衣、西河、统政4坊。除1960一1984年6月撤县期间外,历为景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境居县中部偏北,北纬27°57’-27°58’,东经 119°……[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