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村子有一棵大樟树,在农历十五的晚上月亮正圆之时,这棵树的树影就会倒映在一个距离几百米的池塘里,景致优美,所以人们把这个村子叫做“樟塘村”。 |
因建村时有一片荒芜的草埔,村庄建在该草埔之南,故称为“南埔村”。 |
建于湖边的水尾处,湖周围有田,村后有山,形成山、水、田连成一片,早时取名“和美村”,后林“和美村”部分人移居泉州,其后代陈庆龙,当了御史,曾三次前来“和美村”认祖未成。因此,和美村乡老认为御史三次认祖不成是因“和美村”地理问题。后来根据村的位置和地形,才将“和美村”改名为“湖尾村”,故名。 |
村名含义有两种说法:一是因村子的北面有一山坵叫“南山头”,村子因而名。二是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而取名为“南山村”。 |
地势低洼,三面临湖,湖处于村庄的下面,因此取名“下湖”,也美称为“霞湖”。 |
明朝初年,已置有村落。古时,村前有条数里长的海港,港中屹立一座石观音,十八尊石罗汉排列两边,精致雄伟而秀丽,后林,莆田姓林人氏,移居到此,看到繁荣景象,就在此港的西岸定居,取名港西,故名。 |
村子座落于半山腰,前面有一条可通货船的海港,古人曾流传说“古山半崖,居临一港”,故称为“古港村”。 |
村内山脉和地形似马之形状,前马与后马分别位于整个马状地形的凹地,犹如马的两鞍,故称“马鞍”。因“鞍”与“垵”方言同音,所以定名“马垵村”。由于本村位于南边,故称为“前马垵村”。后经改名为“前马村”。 |
由于村内山脉和地形似马之形状,前马与后马分别位于整个马状地形的凹地,犹如马的两鞍,故称“马鞍”。因“鞍”与“垵”方言同音,所以定名“马垵村”。因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正院山前,故改称为“后马垵村”。后改名为“后马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