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祖宗上京求官,妻盼夫归心切,造一“望归亭”于路口,并建一条避风雨路廊通大亭内,便于太婆在廊下来往得名。 |
村前临珍溪后有花园,内有鹅卵石铺砌的花坛,供人小息,取名花坛,后人习惯写成花坦得名。 |
地处楠溪江潮水上溯的终点,因地势偏低,易受洪涝,于1954年迁至高地建村,故名。 |
始居黄氏,村以姓得名。 |
村前溪滩,长有稠密的防洪林,故名。 |
旧时江水泛滥,村口被冲成一个聚鱼的深潭,后筑堤防洪,潭水变浅成为养鱼的塘田,故名。 |
瓯江潮汛涨至此处为界,故名。 |
村侧江岸一岩能产生回音,故名。 |
村东水坑北侧悬崖中有一岩洞,塑有“乌龙”圣母娘娘,故名。 |
村东有古樟,方位和树名联合取字,“樟”与“章”谐音,故名。 |
始居者罗姓,村建水坑旁,故名。 |
陈氏祖迁此,靠邻村物质支援起家,“众保”与“中堡”谐音,故名。 |
村处古庙溪南岸山岙口,名南岙,因重名,1982年改为南川。 |
万姓人居此种田名万田,后改写马田。 |
寓意旭日东升,光芒万丈,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