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至清代属宣和乡善化里四都;1942年4月划为桂洋乡;1949年6月划归第一区,同年11月1日划归第二区;1955年10月划归锦斗区;1956年6月为桂洋乡;1958年10月属锦斗公社;1961年8月从锦斗公社析出,成立桂洋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桂洋乡;2000年7月13日撤乡建镇,成立桂洋镇,镇人民政府驻地桂洋镇桂洋街1号。 |
宋代至清代属民康乡常安里二十二都;1942年4月划归苏坑乡;1945年8月划归常安乡;1949年6月属第二区,同年11月1日划归第三区;1952年2月属第四区;1956年6月属蓬壶区,为苏坑乡(辖区含今呈祥乡);1958年10月属蓬壶公社;1961年析出,成立苏坑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苏坑乡;2000年7月13日撤乡建镇,称苏坑镇。 |
早在北宋时期,全县划分为五个乡,共辖十七里;至元代设置二十五都,此地隶属集庆乡安平里十二都(含小姑、西向、夹际等);1929年,全县划分为6个区,该镇属桃林区;1936年,永春县成立区署,该镇属街尾区署;1942年实行新县制,整编乡(镇)、保、甲,成立仙夹乡;1958年10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仙夹乡属岵山公社,易名为仙夹点;1961年全县设22个公社,从岵山公社析出,成立仙夹人民公社(辖龙美、龙水、龙湖、山后、美寨、德田、东里、夹际等大队);1984年10月1日政社分开,公社改乡,设乡人民政府,全县共21个乡、1个镇、1个场;2001年3月8日撤乡建镇,称仙夹镇。 |
早年隶属于宣和乡民苏里二都;1933年改属荣义乡、福德乡;次年和一都、曲斗合为第五区;1936年改属第四区;1942年撤区,仍为荣义乡。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分属第一区、一都区;1958年划归一都公社。 1961年析出,成立横口公社;1984年改称横口乡。 |
宋代至清代属民康乡常安里二十二都;1942年4月划归苏坑乡;1945年8月划归常安乡;1949年6月属第二区,同年11月1日划归第三区;1952年2月划归第四区;1955年10月划归蓬壶区、蓬壶镇;1958年3月属苏坑乡为呈祥乡,同年10月1日属蓬壶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呈祥公社;1984年改称呈祥乡。 |
宋代至清代属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湖洋区福阳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第八区、第十一区、霞陵区、城关区、吾边乡、介福乡;1958年划归城关公社;1961年从城关公社析出,成立介福公社;1984年复称介福乡,原乡政府驻地紫美大草埔,1985年迁址重建办公大楼,1987年完工,1988年投入使用。 |
北宋至清朝末期属善政乡桃源里十五都;民国时期属第六区云赤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第六区、第十区、湖洋区、外山乡;1958年划归湖洋公社;1961年析出,成立外山公社;1984年改为外山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