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属蜀。 秦归汉中城固县。 唐为洋州州治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为洋县五镇之一。 1949年12月,设城关区人民公署,驻地县城丁字街。 1964年12月,设立城关镇。 1968年,城关镇人民委员会变更为城关镇革命委员会。 1981年1月,改为城关镇人民政府。 1984年5月,将城关公社并入城关镇,辖4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 1986年10月,迁址洋州北路12号。 1996年6月,将原纸坊乡并入城关镇并更名洋州镇,辖5个社区、13个行政村。 2011年7月,贯溪镇并入洋州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洋县白石镇、四郎镇、洋州镇,设立洋州街道办事处和纸坊街道办事处。 |
1958年公社化时,纸坊、四郎、白石为3个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3个乡人民政府。 1996年将纸坊乡划属洋州镇,白石、四郎仍为两个乡政府。 2015年将纸坊乡由洋州镇划出,与白石、四郎乡合并,成立纸坊街道办事处。 |
清属汉中府洋县辖镇。 民国设为乡。 1949年10月,后仍为乡。 1958年成立戚氏公社,后改属红旗公社。 1959年,改为管理区,隶属于城关公社。 1961年,设立区工作委员会。 1984年,改设为戚氏乡、八龙乡,隶属于城关区。 1996年戚氏乡、八龙乡合并为戚氏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戚氏镇,设立戚氏街道。 |
秦时属秦地。 晋时曾设县。 隋代时始属洋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属汉中府洋县万槐镇。 1951年,设龙亭管理区。 1958年,成龙亭公社。 1984年,改设为龙亭镇。 1996年4月,撤区并乡,将东柳乡并入龙亭镇。 |
北宋时,属兴道县。 清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云南昭通农民义军蓝大顺攻克洋县县城后,陕西蕃司毛震寿权移县治于今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为县属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共洋县西区区委所在地,也是红二十九军第二游击大队活动的主要地区。 1951年,设乡公所。 1958年,没管理区。 1983年,设乡。 1984年,由谢村乡设为建制镇。 2011年7月,和湑水镇合并为谢村镇。 |
1953年,设马畅乡。 1961年,成立马畅公社。 1984年4月,由马畅公社改设为马畅镇。 1996年,撤区并乡,倪家乡并入马畅镇。 |
1958年,设诸葛公社、窑坪公社。 1967年,诸葛公社更名溢水公社1984年,改溢水乡、窑坪乡。 1996年3月,原花园乡、阳坪乡合并为溢水镇。 2011年7月,窑坪乡并入。 |
春秋属秦地。 唐代属褒城府真佛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属洋县江坝管理区。 1949年12月,设江坝乡。 1950年底,改为磨子桥乡。 1958年,成立磨子桥公社。 1966年6月,更名为红旗公社。 1976年12月,复称磨子桥公社。 1984年4月,改为磨子桥乡。 1996年4月,小江乡,二龙乡并入。 2011年7月,草庙乡并入改为庙子桥镇。 |
1996年,原黄家营乡与安岭乡合并,改名为黄家营镇。 |
1958年9月,设立黄安公社。 1983年12月,撤社建乡时,设立黄安乡。 1994年12月,撤乡设黄安镇。 2001年2月,撤销徐垓镇,并入黄安镇。 |
1958年,设新辅公社。 1981年,更名黄金峡公社。 1984年,改乡。 1996年,改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属洋县东区亚丰社。 1950年,称宁关区。 1984年,改为槐树关乡。 1996年4月,在县区机构改革中,撤销原酉水区,将石槽乡、槐树关乡、罗曲乡合并,设立槐树关镇。 2001年12月,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撤销阳河乡,并入槐树关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后,属洋县金水分保。 1950年,设金水管理区。 1984年,属金水乡人民政府。 1996年,原金水乡与原站房乡合并成立金水镇。 2002年,原酉水乡并入金水镇。 2011年,金水镇原秧田乡并入金水镇。 |
秦汉成集镇。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曾设华阳县。 唐天宝八年(749年),更名真符县。 明设华阳里。 清设华阳营并再设华阳县。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县治撤销。 民国十一年(1922年),再次设立华阳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华阳区。 1958年,成立华阳公社。 1984年5月,改为华阳镇至今。 |
清道光年间住户增多,发展成集镇,隶属于华阳分县管辖。 1949年12月,称洋县十一区,机关驻地为茅坪街,下辖石冠乡、长坝乡、古墓乡、洪溪乡、简池乡。 1958年,成立茅坪公社,隶属华阳区管辖。 1984年5月,改设为茅坪乡。 1996年,改为茅坪镇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