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设新福公社,因驻原五福大队新圩,各取一字得名。[详细] |
传关塘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由白学村人迁建,因村建在刘塘江与那爹江合口处,刘塘江水流向村面,村民认为不利,便取“关住刘塘江”之意命为关塘[详细] |
三阳原名三娘,传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陈三娘带三个儿子来始居得名。万历二十八年(1600)林姓从团僚村迁来后,取“吉利兴旺”意,改三娘为三阳。[详细] |
传黄国照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从南乡平田村搬来定居,因卖肉少斤两被发现,说“搭足补够”,村民笑称“搭竹补够”,并指其村为搭竹村,羞而改“搭”为“塔”,故名。[详细] |
1949年设彭岭乡,取彭村、大岭村各一字,故名。[详细] |
村建在小河边,得名那河村。[详细] |
榃湴,壮语Daemzbamh,“榃daemz”指水塘,“湴bamh”指淤泥,即烂泥塘。传方姓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1)由横州海棠村搬来建村,因村边有烂泥塘,故名。[详细] |
传黄姓人于清顺治七年(1650)从平朗单腰村搬来建村,因“搬”“潘”谐音,得名潘村。[详细] |
1951年设平恩乡,取平塘、那恩村各一字命村名,得名平恩村。[详细] |
传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六景石洲村方姓人迁建,因村处郁江、村江边有一白色大沙洲,得名白沙村。[详细] |
那恩,壮语Nazaen,“那naz”指田,“思aen”指恩惠,意为有恩之田。传清顺治十八年(1661)覃姓人先从独村搬来定居,后陈姓人从那阳迁此,覃姓人田多,主动拨部分田地给陈姓人耕种,以示和睦恩爱,故名。[详细] |
传清康熙元年(1662)覃姓人从新妙潘公村迁来建村,因村前有座独田山,便以此山为记,取名独村。[详细] |
1952年设新妙乡,因村有一座新庙,取“庙”“妙”同音,得名新妙村。[详细] |
1980年由北轩、良栈、金钗、六堂、杨柳、新福、立新7村联合组成北联大队,因驻地北轩,得名北联。[详细] |
1950年由団僚、里富村各取一字,设团富乡,故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