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年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立村庄,后又在村内建一庙堂,取村名为王堂。 |
魏桥原为魏姓人居住,魏姓人在村前兀术沟上建桥一座,取村名为魏桥。1900年魏姓人迁往槐店西苏楼村,现在魏桥已无魏姓人,但村名仍为魏桥。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安姓先祖自沙河南毛营迁来,先住孙庄西,后在王堂东居住,因受人欺凌,清乾隆四年(1739)移住现址。200年前称朱史园,后朱姓人绝后,安姓人居多,改村名为安庄。 |
清康熙年间,单姓从今郸城县宜路乡单寨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取名为单庄。清雍正年间,王姓从打鱼王庄迁此,仍沿用原名。 |
清康熙年间,马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安居,建立村庄,在村内又建楼一幢,取村名为马楼村。 |
清道光年间(1782-1850),村民在乔庄东建一土寨,取名为乔寨。咸丰三年(1853),土寨重建为砖寨,但村名不变,仍为乔寨。 |
明洪武末年,张姓人迁此定居,并建村,后又在村内建2层楼,取村名为张楼。 |
明弘治初年,韩姓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建立村庄,并在村内建二层楼一栋,故名韩楼。 |
明末,政治腐败,三位御大夫不满政局,逃离皇宫,隐姓埋名,流落于此,治病医术高明又舍钱舍药救人,深受人敬仰,后相继卒于此,当地人集资修墓三座,取名三大夫营。 |
明弘治五年(1492),武氏兄弟六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到太康、杞县、睢州三县交界处。明弘治十七年(1504),其中三人迁此定居,取文武双全之意在此安营,取村名为文武营,后因叫法不便,去文留武,改村名为武营村。 |
清康熙年间,崔氏来祖自沙颍河南岸崔营迁来并定居此地。清道光年间,遂建一村,名为周胡庄。清道光十年,胡姓人部分迁出,部分绝后,胡姓人无。崔姓人开始修寨,取村名为崔寨。 |
清康熙年间,李姓由坡地窖迁此定居,建立村庄,以姓取名为李庄。因周围新安集东边已有一个李庄,为区别新安集李庄,又是在新安集西边,便改名为西李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