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宿迁市洋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宿迁市洋河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清朝末年,当地有一财主姓胡,在当地建了一所小学校,因此得名。
据《泗阳县志》记载: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皇上派靳辅到宿迁至泗阳黄河段任河总,建祥符闸,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挑浚祥符闸,民国26年(1937年),当地有个姓胡的地主,为了使家人和佃户的安全,在周围修筑土圩子,在他家的东边有个小闸,叫祥符闸,因此得名闸圩。
嘉庆十六年(1811年),李姓家的土楼竣工不久,被洪水冲走流入洪泽湖,人称河决李家楼,由此而得名李家楼,解放后改为李楼。
原为大运河上南北交通的渡口,因张姓再次摆渡为生,故称张渡口,简称张渡,村因此得名张渡村。《元丰九域志》称崔野镇,宋相文天祥被执北行住宿于此。实景繁华,清,高宗南巡嫌其音同催朕不佳,是镇多于姓,改名为余家店,后与河患,沦落河岸,因此成为南北交通渡口,1938年山东张姓一船民再次落户,以摆渡为生,1940年我党一联络员从该地经过,对摆渡的张姓船工说,如有人打听这渡口的名称,你就说叫张渡,后我军攻打程道口时,就是从这一渡口过的河,以后张渡就由此得名。
因该地胡姓、李姓居多,故名。
为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许金山同志,当时陈圩区委决定将当时北太平乡改为金山乡,1958年大跃进时改为金山村。
1581年为陈姓地主客庄,陈姓地主因原驻地不太平,从原居住地庄迁此安居,为讨吉利将所住村庄起名太平庄,1841年陈姓后代迁居此地,因迁出地位太平庄,又因此地位于太平庄南,故名。
清朝中后期邱姓迁居古黄河北岸聚居,故名。
清末民国初,黄河决口冲刷一条大沟,附近村以大沟得名,1958年建村时以村委会所在地自然村大沟得名。
因该地沿废黄河北岸,居民多为梁姓,得名梁庄,村委会以驻地梁庄自然村得名。
原名南太平庄,为陈姓地主客庄,1878年原有一小沟从金姓家东入废黄河,后村也以此沟得名金沟。以村委会驻地自然村金钩得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