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巷由沈家巷而得名。至于该地名之源,正史虽无从查考,但稗官野史有闻。据北宋嘉祐年间,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之兄沈披,协助其弟在修筑了芜湖万春圩,麻风圩、十三连圩之后,率沈氏家室与众民工乘船过江至江北,修筑麻柳圩、十四连圩,继而修筑炼钢圩。因有一江之隔,人们无法频繁往来于江南、江北,故一开始沈披在踏勘时,便选中了和州南乡这一大片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带领全家人和众民工在这里安营扎寨。几年后,圩提相继修筑成功。部分沈家人和民工,觉得这里气候宜人、水美田肥、地脉发旺,便定居下来。 |
原名为王岗城,后由雍氏大户在此落户,故而得名雍镇社区居民委员会。 |
因原是裕溪街道所在地故而得名。 |
螺百社区成立时,因办公地点和原螺百镇政府在同一街道,故命名为螺百社区居民委员会。 |
因境内有黄山寺古庙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此庙毁于战火,故名。 |
清初名迟头镇,后建庙,塑五显大帝菩萨,名曰“五显庙”,故而得名。 |
因地处沈巷镇南部,故取名为沈南村。 |
迎江村是2006年区划调整中由原大丁村委会和原杨湾村委会合并组成,因东临长江迎江发展而取名。 |
双坝村委会原系双桥大队、坦山大队、双城大队、茹黄大队、坝东大队5个大队合并后取名双坝村村民委员会。 |
1949年以前村有一庙,庙有八角,后来村依此坐标建筑为名,叫八角庙,1949年后庙毁,就叫八角。 |
1949年隶属安丰乡,后成立村委会,取名安丰村村民委员会。 |
四连村是因2001年区划调整,由原周陈、河埂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后取名四连村。 |
由于1958年大集体时名为灯塔社,后合并名为灯塔村村民委员会。 |
2000年,由岗俞行政村和耿彭行政村合并,故改村名为丰圩村。 |
双河村是2004年区划调整中由原十八村委会和原三墩村委会合并组成,2005年由原太基村委会合并组成,因南由十里长河西有后河(现牛屯河)二河所在而取名双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