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龙里县洗马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龙里县洗马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二箐村位于哪嗙乡西北部,土地总面积约15286.5亩,总户数179户,总人口705人,居住有汉、苗两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34人,占全村人口的4.8%,耕地面积1502.5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13亩。年平均气温14.6度,海拔1100米,全村共10个村民组。以产玉米、油菜、烤烟、马铃薯为主,水稻次之。目前,已有8个村民组通了乡村公路。2010年底,全村贫困人口19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

长芽村位于哪旁乡东面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县道千洗公路擦村而过。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总户数为218户,总人口85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6%。耕地面积1025.1亩,其中田459.77、土565.33亩。境内气候温和,平均海拔高度为132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6摄氏度,年降雨量1100毫米,干湿度75%,日照时数1060——1265小时。气候温凉,雨热同期,光热同季,其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长芽村累计组织群众种植刺梨700余亩,增加村民收入。

顶溪村位于哪旁乡东部,全村共有126户,503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0%,全村辖7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全村土地总面积7870.05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3亩,主要生产水稻和玉米。主要古迹有楼梯岩、天寨中有千年古老银杏树宏伟状观。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大理石、煤矿。简易公路已通村。境内群山起伏连绵,缺少水源,村寨居住密集,村委会驻地,顶溪中寨。全村总耕地面积769.8亩。境内气候温和,平均海拔高度1120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0℃,积温为5429℃,年降雨量1100㎜,无霜期255—260天,日照时数1060—1265小时。2010年底,全村贫困人口137人,民政低保人数7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843元。
坞坭村地处龙里县哪嗙乡东南面,距乡政府1公里,已基本实现公路组组通,交通便利。境内有景色宜人、风景秀丽的嘎哈万亩天然大草原,有底蕴深厚的苗族民族、布依族民族文化,具有文化和旅游的典型性;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产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淳朴,社会环境良好,村风文明,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人亲水甜环境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全村辖9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土地总面积12665.4亩,总户数233户,总人口973人,其中农业人口945人,非农业人口28人,少数民族人口82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4.5%。耕地面积1384.95亩。平均海拔1200-1500米。2002年被定为贵州省省级一类贫困村,201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61元,全村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贫困人口65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61人。已建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个,村卫生室1个,有村级完小1所;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蔬菜;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和煤矿;现全村基本通公路,交通较为方便。坞坭村气候温凉,雨热同期,光热同季,其自然气候、土壤等条件很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关口村位于哪嗙乡东南部,全村共12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278户1079人,其中少数民族有776人,占全村人口的71.9%,属省级一类贫困村,现全村共有党员37人。全村共有耕地1091亩,大部分是高寒、干旱的榜上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为主,辅以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
狗场村位于哪嗙乡人民政府驻地,距龙里县城45公里,距贵阳市46公里。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沙冲、顶过、狗场、新寨、新场坝),其中2个村民组位于政府驻地街上,经济来源以商品贸易为主。全村共232户,现有户籍人口578人,常住人口594人。全村有耕地面积634.74亩,其中:田201.92亩,土432.82亩。千洗公路穿境而过,现在已实现公路组组通,交通便利,整村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平均海拔1060-1100米。

狗场村现有0党员19名,女党员2名,少数民族党员3名。其中:35岁以下年龄阶段党员6名,35岁至60岁年龄阶段党员9名,60岁以上年龄阶段党员4名;大学专科学历党员3名,高中、中专学历党员1名,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15名。

村委会驻地:新寨组

新庄村地处洗马镇西南面,距镇政府3公里,总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一个汉族、苗族和布依族聚集村,辖5个自然寨,13个村民组,现有农户485户,人口1854人,以种植水稻、油菜、蔬菜为主,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千亩杂交油菜和千亩杂交水稻);常年发展商品蔬菜近100亩,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种植业。

水尾村辖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89亩。全村共221户,965人,其中党员31人。其中青杠老21户98人、水一组23户99人、水二组19户65人、水三组23户92人、水四组22户83人、水五组19户88人、苗房15户79人、甲湾34户170人、后寨23户104人,柏秧寨22户87人。全村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和卫星信号。村容寨貌干净整洁,民风淳朴,社会治安好。在文明新村的建设中,全村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50口,已培养致富能手10人,培养科技示范户20户,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0人,建立党员帮扶联系户4对。农民经济收入以务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村共有312余名劳动力到外地务工。水稻良种良法种植达100%。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100元。
大路坪村辖15个村民小组、406户、1846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全村耕地面积1354亩。其中田306亩,土1048亩。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辣椒、烤烟和杂交玉米为主。为旱带轮作区,水资源较缺乏,群众就医较难。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村级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2480元。

大坪村坐落于洗马镇的东南角,距镇政府10公里,东面与贵定县的新华村连接,南面与贵定县乐邦村重阳组连接,北面与贵定县张码头组,西面与台上村太平寨组相连,有428户人家,人口1636人,是一个汉族,苗族,布依族杂居的地方,全村山林面积9350亩,耕地面积1763亩,其中田有827亩,土937亩,海拔1300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白泥田村位于洗马镇东部,东与贵定县接壤,南与岩底村相交,西与上石坎村毗邻,北与落掌村交界。距政府所在地11公里,所辖11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09人,共156户人家。全村耕地面积共813亩,其中田186亩,土627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其中油菜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1250元。

烂田湾村辖烂田湾一组、烂田湾二组、上斗府组、下斗府组、上卡报组、下卡报组、放马坪组、牛干坝组、小干坝组、柏秧田组10个村民组、219户、1129人。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2亩。村级组织机构健全,作用发挥好,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工作扎实,团结协作。全村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和卫星信号。上、下斗府,上、下卡报,柏秧寨等自然村寨已建成文明村寨。村容寨貌干净整洁,民风淳朴,社会治安好。全村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原煤储藏,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烤烟和油菜、生姜、大蒜、经果林等,现已开始发展竹鼠养殖。农民经济收入以务工和烤烟为主。全村有120余名劳动力到外出务工。水稻良种良法种植达100%。2010人均纯收入为3387元,是州委、州政府评定的小康村。
上石坎村距洗马镇政府1.5公里,位于洗马镇东部,东接落掌、西至岩底、南临白泥田、北与洗马交界。

村委会位于新寨,辖10个村民组,共316户1231人,村支部现有党员21人。

耕地面积943亩,其中田421亩,土522亩。以水稻、玉米、烤烟、油菜和养殖为主导产业,矿产丰富,现有一个年产约15万吨的煤矿,森林面积约300亩左右。

新寨村位于巴江乡北部,面积7平方公里,全村辖新寨组、措路坝组、干麻窝组、朱家寨组、五田组、板凳炭一组、板凳炭二组7个村民组,村支两委办公场所位于新寨组。全村共201户934人,苗族人口150人。全村耕地面积1087亩。其中田318亩,土769亩。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烤烟和杂交玉米为主,同时大力发展绿壳蛋鸡产业。为旱带轮作区,水资源较缺乏,群众就医困难。村内特色产业主要有绿壳鸡蛋,目前新寨村已有90多户村民发展绿壳蛋鸡养殖,养殖规模达30000多羽,村内的飞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被上级授予“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称号。村六大组织健全,工作开展良好,“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村级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基础设施逐步改善。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280元。

岩底村东与白泥田村接壤,南与哪旁乡相交,西与新庄村毗邻,北与羊昌村交界。距洗马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所辖8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086人,共263户人家。全村耕地面积共1205亩,其中田295亩,土910亩,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为主,其中烤烟、油菜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