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濠街道位于-区中部,东连广澳街道,西至深汕高速公路达濠路段,南临-,北接汕头海湾大桥,总面积20.2平方公里。1987年初设立,下辖濠滨、达濠、达埠、赤港、赤隆、青篮、青林、青盐、葛洲、西堆10个居委会及包帆、放钓、赤濠3个渔业经济联社,总人口73000多人,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近3万人。是区0所在地,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工业基础比较扎实,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现有工业企业155家,以民营企业为主,初步形成以出口工艺制品为主,塑料、印刷、服装、化妆品等行业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工业生产初具规模。2000年,全街道年产值上1000万元的企业有18家,上500万元的有23家。去年,全街道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22亿元,地税收入1226.16万元。并有濠滨、赤港、达埠3个居委会工业产值上亿元。
特色经济的培育初见成效。街道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一街一业"和"一居一品"工程。濠滨居委的塑料制品业,赤隆居委的包装印刷业,达居的工艺制品业,西堆居委的池养殖业,葛洲的青蒜、蛇舌草种植业,放钓的水产品加工业等均有一定的规模,发展"一居一品"特色产业初见成效。确立工艺制品为支柱产业,全街道共有工艺制品企业18家,去年完成工业产值2.5亿元,税收约600万元,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2%,税收约占工商总税的25%。去年被市定为工艺制品基地。
建筑业、农渔盐业多业并举。建筑业通过南濠建筑公司改制为隆泰建筑有限公司,晋升为二级建筑施工企业,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开拓市场,使建安生产得到巩固提高,全年完成建安产值6850多万元。农业立足巩固基础地位,加强农渔业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3.6万元,修建渠道10338米,新建水闸1座,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防洪抗灾能力。2000年街道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408亩,亩产500公斤,总产值2208吨,渔业总产值16109吨,产值5234.48万元,农业总产值7278.49万元,比增4.88%。
街道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现有大园、西园两个工业区,供水供电及通讯设施完善,有建成厂房出租,还有成片工业用地可供开发,青盐、葛洲、赤隆等小型工业区亦初步形成规模。
|
马滘街道地处-西南岸,东临-,南濒南海,总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万人,户数4700多户,辖有海星、海光、海明、和社、马居、凤岗、南山7个社区居委。现有耕地面积为1600亩、盐田1.6万公亩、海滩塗2000亩、大小鱼塭21个、堤围长近6公里。工业企业10多家,其中年产值上千万元的有汕头市盈业工艺品有限公司、金辉濠工艺制品厂有限公司、南鸿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已完成“一桥三路”建设,即-大桥,该桥全长430米、宽13米、横跨-、连接磊广路;三路即达南路、大众路、河中路(马滘段),其中达南路全长3.2公里、宽35米、北接-大桥的南引道、直通南山湾海滩;大众路全长2.6公里,贯穿海光、海星、海明、和社4个社区居委;河中路(马滘段)长1.16公里、宽32米,该路与达南路相连接,向西接壤深汕高速公路河浦出入口,初步形成了马滘交通循环网络。同时,供水、供电、通讯也已配套完善。
多年来,我们在区委、区0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工作部署,团结和带领全街道党员干部群众,立足实际,振作精神,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社会管理力度,切实加强基层固本强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化解矛盾,克服困难,缩短差距,全力营造民风纯朴、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有力推动全街道“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
在经济工作方面,2005年全街道完成工农业产值20969.7万元,占年任务101.55%,比增21.45%,其中工业产值17230.3万元,占年任务100.12%,比增25.44%;农业产值3739.4万元,占年任务100.01%,比增5.9%;工商总税完成432.9万元,其中区级库税收71.4万元,占年包干任务106.57%,比增6.57%。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全年落实“四术”403例,占区下达的建议性任务109.81%,其中结扎109例(其中纯二女扎22例)、放环294例,征收社会抚养费8.72元;街道计生服务所是目前我区技术力量和设备配套较为齐全的计生服务所,被市评定为乙级,已顺利通过了市二类地区标准的考核验收。在殡改工作方面,全年落实火化107具,占死亡注销100%。在综治工作方面,全年辖区共发生刑事案件11宗,侦破9宗,查处治安行政案件19宗,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7人,调解民事纠纷4宗,调解成功4宗,成功率达100%。在党建工作方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以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星光老年之家通过上级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投入105万元,于2003年10月建成并交付使用,该中心占地面积1200㎡,建设面积900㎡,并设置了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服务、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党员活动、职工之家等各种寓教于乐的服务范围,竭诚为片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同时,我们还抓住市02002年批准在我街道设立南山湾工业园(市级工业园)的有利契机,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加快经济的发展。当前,全街道正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形成招商引资良好氛围。通过全街道各级的共同努力,过去被称为“不毛之地”的马滘片区已逐步焕发生机,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
礐石街道位于汕头市-区西北部,东连濠城,北临汕头港,系由原礐石街道和珠园街道合并而成的一个新街道,区域面积35.9平方公里,管辖珠浦、葛陈、葛朱、茂南、茂北、头村、中村、尾村、礐居、红光、红旗、红星、磊口、棉花、松山、沃头、浔洄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5670人。
工业初具规模。以原礐石、珠园两个街道为基础,新的礐石街道初步形成了医药、塑料制品、石材、纺织品、服装、印刷、铝合金型材、工艺石雕、五金首饰等支柱产业。全街道企业共58家,2001年工业产值124500万元。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共12家。拥有松山火力发电厂、卫伦生物厂、达磊石板材有限公司、宏通塑胶有限公司、联发首饰有限公司、骏迪钢塑椅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技术档次较高的骨干企业。其中卫伦生物制品公司系省高新技术企业,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卫伦牌"、"卫伦静丙"等两个知名品牌,并开发一个国家类新药-基因工程白细胞介素Ⅱ;宏通塑胶有限公司生产塑料薄膜袋和环保型可溶解包装袋,产品有6大系列90个品种;达磊石板材有限公司拥有红外线切割先进配套设备,生产大型石材及工艺石材。
"三高"农业发展较快。原礐石、珠园街道连年来均被区评为"吨谷街道"。浔洄居委被市列为"市500亩蔬菜基地";街道还规划开发"三红"连片100亩杨桃基地、浔洄4500亩、葛朱100亩养殖基地。新近引进鹏华科研种植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租用珠浦、头村山坡地500亩,种植沉香、佛手、桂皮、田七等名贵中药材。
建筑业较为发达。石在外工程队遍布全面各地,承建桥梁、路政、楼宇、装修等工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惠州、西安等地。其中以珠浦较为突出,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街道拥有二类建筑施工企业1家,三类施工企业1家,2001年建安产值达到1.5亿元。
投资环境日趋完善。辖区内供水、供电及通讯设施完善,并配套有海关、商检、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境内水陆交通方便,礐石大桥、海湾大桥从境内跨海进入市区,车站、码头林立,等级公路四通八达,深汕高速公路、324国道、磊口大道、南滨路从境内经过;有珠浦工业区、礐石工业区、珠园工业区、沃头工业区等工业区和南区大市场等专业市场,现有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可供租用,工业用地2千亩可供开发。此外,华能汕头火力发电厂、汕特松山火力发电厂等重点企业以及驻汕海军水警区、海军驻港部队、礐石风景区管理局、省重点中学-金山中学、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卫生学校)、第四人民医院等省市属单位30多个均设在辖区内。
旅游资源丰富。礐石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吸引着四方游客。主要景点有礐石风景区(中有"岛新八景"之"飘亭眺远")、天坛花园,茂州岩、巨峰寺等。 |
广澳街道位于达濠岛东南部,面积约26.7平方公里。辖广澳、东湖、三寮、埭头、溪头、河渡、大等7个居委会,总人口31652人,其中农业人口10093人。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方便,保税区、广达大道贯穿境内,还有即将建成贯穿下五片区的广南大道;有2.5万吨级年可吞吐57万吨的广澳深水码头;有23公里长的金色海岸线,境内的东湖游泳场是旅游、游泳的好地方。改革开放后,先后有广澳开发集团公司、汕头保税区、广澳深水港区、液化石油气罐区等重点项目在片区开发建设,累计国家征用土地面积16220亩。
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出口农业、交通运输、商贸、旅游各业齐步发展。工业快速发展。现有8个工业区,面积731亩、建成厂房27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目前工商企业90家,其中外资企业27家,工业企业23家。2000年工业总产值95000万元,其中年工业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3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2家。主要产品有食品加工、塑料、工艺、纺织、电子、纸制品等。
农业已改变传统产业结构,逐步向"三高"农业发展。"三高"农业以水产业为主,共有渔船539艘,其中机动渔船464艘,10695马力,非机动渔船75艘;水产养殖面积近2000亩,主要有紫菜、薄壳、西施舌、文蛤等品种,2000年完成水产总量5980吨。
|
滨海街道位于南海之滨,东与马滘街道相连,西与潮阳区海门镇相接。原属汕头市河浦区管辖,现为汕头市-区辖下7个街道之一。街道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为19.2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6577亩,水田3165亩,旱园3412亩,盐田1165亩,滩林地7200.2亩。滨海地处汕头市南部,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日照充实,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滨海街道乃涉农街道,常住人口为2968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8819,占97%;居民人口867人,占3%。
滨海街道乍94年建街道以来,就确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树立了"先让利,后得益"的发展观念,紧紧围绕"确保稳定,促进发展,增创效益"的工作思路,以工业为主导、农、商、贸并举;以旅游业为依托,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大力做好企业的引进和自用地的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
工业发展形势喜人。近年来相继落户于我辖区内的企业有:华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百利呢纺织园、华南矢崎汽配厂、唐山纳米陶瓷厂、汕头残联培训基地养鸽场、正田良种转基因养鸭场、汕头世纪龙工业园、东方纸箱包装厂、上头织带厂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引进,对带动整个街道工业的起步和促进规模化格局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我们实现"工业兴街"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农业格局基本形成。街道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主要抓好林后社区家禽养殖、华里社区350亩海水养殖、华新社区200亩牛蛙养殖和蔬菜种植、东陇社区45亩青蒜种植、钱塘社区200亩高位养虾等某地建设。
滨海街道工业化程度不高,污染小,空气清新,有长达12.7公里的海岸线,7000亩的海滩防护林,风景优美的"龙虎滩",加上省4星级旅游胜地的中信海滨浴场、度假村酒店、别墅区等设施,附近还有中信高尔夫球场,是理想的旅游胜地,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随着南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街道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辖区内有深汕高速公路出口,有河浦大道直通324国道,有河中路直通-区"南山湾"工业区,有达海路直达潮阳区,广澳深水港近地咫尺,交通便利。水、电、通讯等设施均配套齐全。可开发的工业用地储备充足,形成良好的投资硬环境。
滨海,这里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质朴的民众,将是投资的首选之地,更重要的是,有以"务实、服务、廉洁、高效"为工作作风和以"团结、奋进、敬业、奉献"为宗旨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值得信赖的,我们竭诚欢迎所有客商前来考察、投资、置业、发展、旅游、休闲!
|
河浦街道位于-区西北部,下辖 河东、河南、河北、楼下、肚桥 5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35653人。街道经济以纯农为主,现有耕地面积3300亩,主要种植水稻及薯类作物。三屿围养殖面积达6885亩,外围田1200亩,养殖虾蟹等水产品。中信高尔夫球场座落于境内。
河浦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区“外向带动”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第一要务,近年来引进卓越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烨和液化气有限公司、金寿茶艺园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三高”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石阴坑和铁鸟坑“台湾正田鸭”基地产量不断提高。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核减计税土地面积4000多亩,减轻农民负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强,辖区社会稳定。 |
玉新街道地处-南岸,东至马窖街道,西与潮阳区、河浦街道接壤,南至滨海街道,北临-。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玉石、岗背、燎原、灯塔、黎明、下衙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1047人。2008年街道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9474万元,比增22%,其中工业总产值24022万元,农业总产值5452万元。完成工商总税762万元,比增93.89%。
街道确定了“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推动玉新街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力争通过5年努力,打造宝石首饰、电子电路、高级家俱、服装为主,特色农业为辅、商贸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8年以来,街道充分利用电子电路园区、南沙湾工业区建设启动的契机,发挥自身的优势,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不断推动工业发展,已完成洽谈、进入投资前期准备工作、动工建设的项目近10家,计划投资额达7亿元。河浦大道、河中路、安海路三条主干道纵横贯穿街道辖区,辖下六个社区居委会在沿路规划建设商业走廊,推动商贸、物流业同步发展。在岗背居委沿河中路建成2300平方米的商贸一条街。珠宝首饰设计、加工是街道的传统产业,市级“宝石专业镇”的优势推动街道的珠宝首饰集约化发展,形成了以永桂宝石工艺公司为龙头,潮之星、无语精品等企业为基础,建成集原料采购、管理、设计、生产、人员培训、销售一体化的珠宝集散市场。农业生产采用多层次的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岗背、下衙两个蔬菜基地的积极作用,发展“三高”农业,推广岗背益母草种植技术,扩大品牌效应。以燎原、灯塔居委为基础、推进“信用村”建设,争取支农贷款,扶持群众发展种养业。
街道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开创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局面,建设宜居、投资创业的优良环境。计生、殡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玉石、岗背居委建成了省级“卫生村”,岗背居委建成市级“生态示范村”,燎原、灯塔居委建成市级“信用村”,街道的“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街道各级党组织建设健全,制度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全街道已建成3个企业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每年,街道通过调研、结合实际,确定10件为民办好事实事项目。去年,建成街道文化站、配套建设黎明居委市场,黎明村道、路灯,建设灯塔、岗背村道,整治河中路积水、扶贫助困、奖教助学等一批为民实事好事顺利实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群众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