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汉薛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汉薛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汉薛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二区,为汉薛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二区,为西景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汉薛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景村乡,为汉薛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景村乡,为汉薛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汉薛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汉薛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汉薛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汉薛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汉薛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汉薛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明初设坊、里制,属万泉县皇甫乡,为景村里;1943年,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南景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南景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南景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景村乡,为南景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景村乡,为南景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南景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南景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南景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南景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南景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南景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杨李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二区,为杜村治村所辖居村;(1943年杨李村分为东杨李与西杨李,其中东杨李为杜村治村所辖居村。

)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二区,为皇甫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东杨李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景村乡,为东杨李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景村乡,为东杨李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东杨李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东杨李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东杨李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东杨李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东杨李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杨李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西景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南景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二区,为西景治村所辖居村;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西景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景村乡,为为西景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景村乡,为西景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西景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西景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西景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西景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西景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景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明初设坊、里制,属万泉县皇甫乡,为景村里;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东景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南景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二区,为西景治村所辖居村;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东景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景村乡,为东景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景村乡,为东景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东景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东景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东景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东景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东景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景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四望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坡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乌苏治村所辖居村;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四望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小淮乡,为四望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小淮乡,为四望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四望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四望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四望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四望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四望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四望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43年,属万泉县第二区,为汉薛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二区,为西景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薛村沟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薛村乡,为薛村沟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薛村乡,为薛村沟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薛村沟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薛村沟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薛村沟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薛村沟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薛村沟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薛村沟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43年,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坡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南坡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三坡乡,为南坡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三坡乡,为南坡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南坡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南坡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南坡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南坡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南坡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南坡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东坡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坡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东坡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三坡乡,为东坡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三坡乡,为东坡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东坡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东坡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东坡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东坡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东坡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坡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43年,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坡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北坡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三坡乡,为北坡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三坡乡,为北坡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汉薛乡,为北坡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北坡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北坡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北坡行政村;1961年2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北坡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北坡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汉薛镇。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东文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东文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三文乡,为东文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三文乡,为东文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三文乡,为东文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东文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东文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东文行政村;1961年2月,从汉薛公社分出,成立三文公社,属万荣县三文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三文公社,为东文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文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三文乡。

2001年,三文乡并入汉薛镇,属万荣县汉薛镇,为东文村民委员会。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南文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南文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三文乡,为南文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三文乡,为南文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三文乡,为南文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南文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南文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南文行政村;1961年2月,从汉薛公社分出,成立三文公社,属万荣县三文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三文公社,为南文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南文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三文乡。

2001年,三文乡并入汉薛镇,属万荣县汉薛镇,为南文村民委员会。

1917年,属万泉县东乡,为西文村;1943年,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2月,属万泉县第一区,为东文治村所辖居村;1947年4月解放后,属万泉县第二区,为西文行政村;1953年4月,属万泉县三文乡,为西文行政村;1954年8月15日,万泉、荣河县合并为万荣县,属三文乡,为西文行政村;1956年4月,属万荣县三文乡,为西文行政村;1958年9月,实现人民公社化,属万荣县东风公社,为西文行政村;1958年11月,万荣与河津、稷山合并为稷山县,属稷山县汉薛公社,为西文行政村;1959年7月,与稷山县分治,复立万荣县,属万荣县汉薛公社,为西文行政村;1961年2月,从汉薛公社分出,成立三文公社,属万荣县三文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3月,属万荣县三文公社,为西文村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文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三文乡。

2001年,三文乡并入汉薛镇,属万荣县汉薛镇,为西文村民委员会。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