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关岭县花江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关岭县花江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所在地在明清两代,是幕役土司去永宁州治站的必经之地,是保护、休息和接待上客的哨站,故得“下哨”之名。
所在地“弄袍”系布依族的音译,“弄”是箐林,“袍”是苦竹,“弄袍即是大片的苦竹林。布依族先民迁居此地时,一片茫茫的原始森林,故名弄袍。2013年9月并村中弄袍村哨上村合并,命名为莲花村。
该村原为花江通往六马地区休息之地,故而得名“大歇厂”,后演变为“锡厂”。
1950年属关岭县人民政府三区花江区公所管辖;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成为生产大队,1958年12月关岭县与镇宁县合并为镇宁县,属镇宁县管辖;1961年8月恢复关岭县,属关岭县管辖;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乡镇制,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1991年撤区并乡时沿用至今。
所在地因村寨位于平缓的大山草坝,故名坝山。
所在地因该自然村座落于田坝子中,故名“田坝”。
因所在地驻地山坡似蝉蛾展翅,故名坡蝉。
因该村有制陶白泥,故名“白泥”。
因村寨居住在高处,故名“高寨”。
因该村在解放前期,土匪常年到村来抢劫,而农户拿自家的粮食,物品等都躲起来,土匪找不到,就立名为“躲得”,1953年设立期间,另起名为“躲得”的谐音“多德”,故名。
因村委会以驻花嘎自然村命名。
因该村地势平坦,故名“平寨”。
因境内有花江大峡谷而故名。
据说所在地从前该地修有一座学校,造型别致,在村里人看来,似宫殿一般,因是木结构故名“木宫”,后人为书写为木工。
因该村民是解放后成立乡政府时,根据其地理位置较为集中而命名“中寨”,故名中寨。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