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为长宁乡。 1936年,为鼎新乡,属三区。 1944年,为南溪乡,属环山区。 1949年前夕属南溪乡和平池乡一部份。 1949年初属第六区。 1957年,属南峰区。 1958年成立芗溪人民公社。 1960年并入南峰人民公社,1963年复置芗溪人民公社。 1968年又并入南峰人民公社,1973年复置芗溪人民公社。 1984年,为芗溪乡,沿用至今。 |
清末,为长宁乡。 1941年,为仁让和谦让乡,属三区。 1946年,为长垅乡。 1949年5月,属第四区。 1956年,为土塘区狮山乡。 1958年,并入双桥公社。 1959年,为双桥公社。 1962年,与双桥公社分开,设狮山公社。 1968年,并入双桥公社。 1972年,重设狮山公社。 1984年,恢复乡为狮山乡,沿用至今。 |
清代,属孝行乡十五都。 1930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境内程浪畈作为四区苏维埃政府驻地。 1933年,为源头乡,属环山区。 1949年5月,属三区。 1952年,属四区。 1956年,属土塘区。 1958年10月,改为鸣山垦殖场。 1962年,为鸣山公社。 1984年,为鸣山乡。 |
清代,属白凤乡。 1940年,为文源乡,属第四区。 1942年,为码横乡,属环山区。 1946年,为梅坡乡。 1949年5月,属二区。 1952年,分为云山、官桥、春桥、凤山4乡,属第三区。 1958年,并为徐埠乡。 1959年,属徐埠公社。 1962年,分为春桥、官桥、平峰和徐埠4个公社。 1968年,春桥、官桥并为春桥公社。 1984年,恢复乡为春桥乡。 |
清代,为义凤乡。 1936年,为辛南乡、辛北乡,属第四区。 1942年,属储云区。 1943年,属环山区。 1944年,辛南和辛北2乡合并为元辰乡。 1949年5月,属第二区。 1952年,分为龙泉、苏山、尖山、前山、得胜、土目、马安7乡,属二区。 1956年,原7乡合并为得胜、前山2乡,属徐埠区。 1957年,为苏山垦殖场,属左蠡区。 1958年,改为苏山、前山2个公社。 1968年,合并为苏山公社。 1984年更名为苏山乡。 |
清代,属桃源乡四十二都、四十三都。 1939年,为维新乡,属一区。 1944年,称左蠡乡。 1949年5月,属一区。 1951年,分长平、金沙、多宝、枫树4乡,属第二区。 1958年,并入左里乡。 1959年3月,属左里公社。 1962年,与左里公社分开,成立多宝公社。 1984年,恢复乡建制为多宝乡。 |
清代,为汇泽乡,分设汪家墩市、新桥市。 1941年为和合乡、储峰乡、六合乡。 1942年属鸣凤区。 1943年属濒湖区。 1944年将和合、储峰、六合3乡合并为己立乡。 1946年2月分为己立、新桥2乡;6月,又并为己立乡。 1949年5月属环山区已立乡和金汤乡各一部分。 1952年,属一区,分设喆桥,新桥,林峰,源潭,汉暹,茅垅六个乡。 1956年4月,并为七角、茅垅、新桥3乡,属北山区。 1958年10月,撤区并乡,汪墩、茅垅、七角3乡并为汪墩乡。 1958年将喆桥,郭桥,杨湖并为杨洲(杨储)垦殖场。 1961年分设汪墩人民公社和新桥垦殖场。 1962年新桥垦殖场改为新桥人民公社。 1968年10月,新桥和汪墩并为汪墩人民公社。 将所属的重兴、紫藤、石树三个大队另设新妙垦殖场。 1982年10月,新妙垦殖场改为新妙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为汪墩乡。 1999年新妙乡并入。 2002年七角乡并入。 |
清代,为汇泽乡。 1941年,为襟带乡,属一区。 1942年,为储云区。 1943年,为濒湖区。 1944年,与金汤乡合并为彭蠡乡。 1946年,复为襟带乡。 1949年5月,属一区。 1952年,为北山、芙蓉、芙池、襟带、塘湖、西山、横山7乡,属第十区。 1956年,属北山区。 1958年,合并七角、西山、北山3乡为北山乡。 1959年3月,为北山公社。 1962年,分为七角、西山、北山3个公社。 1968年,西山公社并入北山公社。 1984年,恢复乡为北山乡。 |
清代,为汇泽乡一都。 1936年为金汤乡属一区。 1942年属储云区。 1943年,属濒湖区。 1949年5月属一区。 1952年分设大埠、东山、枫田3乡属十区。 1956年分为东山、枫田2乡,属北山区。 1958年撤区,东山、枫田并为东山乡,英池、金汤并为南山垦殖场。 1959年废乡改为东山人民公社。 1968年10月南山垦殖场并入东山公社,其中南山、星火两个生产大队并入都昌镇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恢复乡的建制称大树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