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东兴区双才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东兴区双才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境内有清代时梓桐场,以贾姓居多,后改名为贾家场,为社区驻地,社区以此得名贾家社区。2004年设立贾家社区。

2020年撤销贾家村、白马村,并入贾家社区。

贾家社区位于双才镇偏北方,距离城区18公里,辖区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总户数1205户,总人口3848人,15个小组,耕地面积2270亩,其中水田985亩,旱地1285亩,林地面积122亩,有效灌溉面积1825亩,种植业以春见、水稻、玉米及豆类、蔬菜类为主;产业方面,我社区现有黄牛养殖和猪养殖。

境内此地原有一个小川主庙,后因一些黄姓人家聚集建房开店,当地称此为黄连铺,后逐渐形成自然村落,社区因此得名黄连铺社区。2003年成立黄连铺社区并沿用至今。

黄连铺社区距离内江市11公里,总户数1104户,辖区内有2个居民小组,无农业,种植产业。

因纪念在1951年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三名烈士得,得名三烈社区。2003年,设立白云社区。

2020年,撤销瓦子坳村、长河村、白云社区,设三烈社区。

三烈社区:由原白马村更名而来。

境内有十字长冲,村民据此聚居形成自然村落,村以此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设双才人民公社一大队,1982年,更名为十字大队,1984年,更名为十字村。

1989年7月,更名为双才乡十字村。

1992年7月,更名为双才镇十字村。

2020年5月,撤销长冲村并入。

十字村位于双才镇西部,距离城区约5公里,辖区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1155户,总人口3491人,13个小组,耕地面积2285亩,其中田1200亩,旱地1085亩,林地面积130亩左右,有效灌溉611面积亩;种植业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苕、蔬菜为主。

因缅怀在境内参加征粮剿匪战斗中牺牲的28位战士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设双才人民公社二大队,1982年,更名为二八大队,1984年,更名为二八村。

1989年7月,更名为双才乡二八村。

1992年7月,更名为双才镇二八村,没用至今。

双才二八村位于双才镇西部,距离城区约10公里,辖区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总户数1098户,总人口3564人,11个小组,耕地面积1957亩,其中田745亩,旱地1212亩,林地面积568亩左右,有效灌溉面积1370亩;种植业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苕、蔬菜为主。产业方面:有柑橘和梨子。

境内有胡石坝,胡姓村民为主聚居的石坝,村以此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设双才人民公社四大队,1982年,更名为胡石大队,1984年,更名为胡石村。

1989年7月,更名为双才乡胡石村。

1992年7月,更名为双才镇胡石村。

2020年5月,撤销滴水村并入。

胡石村距离双才场镇2公里,辖区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总户数1054户,总人口3648人,14个小组,耕地面积3218亩,其中水田1529亩,旱地1689亩,林地面积108亩,种植业以水稻和玉米为主;产业方面,我村现有水果、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支撑。

玉皇观村位于双才镇东北方向,距离内江城区约15公里、双才场镇约3公里,属于内江半小时经济圈内行政村,地处双才高速出口处,与双才镇胡石村、贾家村、高屋村接壤。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961户3185人。低保52户、64人,特困供养27户28人,脱贫户84户、249人,村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5000元/年以上。全村土地总面积3120亩,其中:耕地1943亩、水田757亩、林地420亩。全村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为主。

境内有瓢儿井,村民在此聚居形成自然村落,村以井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设双才人民公社八大队,1982年,更名为瓢儿井大队,1984年,更名为瓢儿井村。

1989年7月,更名为双才乡瓢儿井村。

1992年7月,更名为双才镇瓢儿井村,没用至今。

瓢儿井村距离双才场镇2.5公里,辖区幅员面积3.95平方公里,总户数628户,总人口2344人,11个小组,耕地面积1933.54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地1133.54亩,林地面积420亩,种植业以水稻和玉米为主;产业方面,我村现有肉牛养殖和果桑基地。

水大田村位于双才镇东南方向,幅员面积4.08平方公里,距离内江城区约8公里、双才场镇约4公里,内与双才镇十字村、二八村、瓢儿井村接壤,外与胜利街道、高桥街道毗邻。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692户2492人,其中男性1370名,女性1122名,常住人口1456人。水大田村现有五保户16户,低保户77户87人,原有贫困户43户122人已全覆盖脱贫。全村土地总面积3322亩,其中:耕地1005亩、水田997亩、林地1320亩,人均耕地0.803亩。全村共有3个集体经济组织,分别为麻竹、兔、水产三个产业,其中:巨林麻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麻竹1240亩,年产竹笋10万余斤;恒顺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兔约4000只,存栏兔约800只;林氏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40余亩。

境内有芦音寺,香火旺盛,较有名气,在此设村,村以寺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设双才人民公社十大队,1982年,更名为卢音大队,1984年,更名为芦音村。

1989年7月,更名为双才乡芦音村。

1992年7月,更名为双才镇芦音村。

2020年5月,撤销五龙村并入。

双才镇芦音村离双才镇场镇5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共有总户数895户,总人口2996人,耕地面积2713亩,种植业以水稻和玉米为主;产业方面:有夏满蜜桃、水蜜桃、柑橘。

花庙村位于双才镇北部,距双才镇10公里,居内安公路两旁,全长约4公里,区域面积约2.8平方公里,总户数673户,总人数2513人,共有8个小组,耕地面积1278亩,其中田面积579亩,土面积699亩,全村有退耕还林(大叶麻竹)1199.7亩,公益林面积156亩,全村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现有鑫鹏碎石场。

三关村距离双才镇场镇约10公里,属丘陵地带,下辖8个社,幅员面积354公顷,全村共有583户1920人,产业以粮药(天冬)种植和蔬菜种植为主,耕地面积1573.26亩,其中田845.3亩,土727.96亩,退耕还林面积378.7亩。目前,全村道路基本实现社社通,有安全饮用水、居民用电、电话、电视、宽带等,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完善。

境内有涂家寺,香火旺盛,较有名气,在此设村,村以寺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设双才人民公社六大队,1982年,更名为涂家大队,1984年,更名为涂家村。

1989年7月,更名为双才乡涂家村。

1992年7月,更名为双才镇涂家村。

2020年5月,撤销柳冲村并入。

涂家村距双才场镇13公里,辖区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总户数746户,人口2871人,1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084亩,旱地为主。

境内有高屋基,村民聚居形成聚落,村以此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时,设贾就爱人民公社七大队,1982年,更名为高屋大队,1984年,更名为高屋村。

1989年7月,更名为双才乡高屋村。

1992年7月,更名为双才镇高屋村。

2020年5月,撤销阳坡村并入。

双才镇高屋村离双才镇场镇7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属于松林水库移民区,共有总户数895户,总人口3138人,耕地面积2410亩,种植业以水稻和玉米为主;产业方面:有金秋蜜桃、水蜜桃、柑橘、李子、荷花、天冬、枳壳、黑山羊、跑山鸡、四大家鱼、萝卜、青豆。

境内有芋河冲,村民聚居于此形成聚落,在此设村,村以此得名。原为六大队。

1982年,命名为芋河大队。

1984年更名芋河村。

1995年,更名为三烈乡芋河村。

2016年3月,更名三烈镇芋河村。

2019年撤销三烈镇,并入双才镇,更名为双才镇芋河村。

2020年5月,撤牛皇村并入。

芋河村:由原竽河、长冲等村合并而来。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