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东部新区董家埂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东部新区董家埂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陈家沟村位于董家埂乡西南面,距董家埂乡政府0.5公里,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原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现合并为6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2175人,村监委会1个,村纪检小组1个,2018年成立了村老年协会1个,老年协会创建于1999年,有会员 165人,2018年成立了村舞蹈队1个,2019年成立了村文化志愿者服务队1个,应急抢险队1支和慈善协会1个,2019年8月陈家沟村争创市级三美示范村,陈家沟村属典型的农业村,我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油菜等。现有耕地1813亩,村卫生室1个。,2015年通过一事一议建成通村水泥路11公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陈家沟村现有住房,90%为砖混结构,10%为土坯房,外出务工、政策性收入、种植玉米油菜养猪是全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大屋沟村属董家埂镇场镇村,是典型涉农、涉商的综合自然村,幅源面积8.7平方公里。辖区有15个村(居)民小组,党小组13个、党员129名。是由原大屋沟村12个村民小组和原董家埂村13个村民小组及场镇居民调整和平而成。户籍总人口10855人(农业人口5160人、非农业人口5695人、常住人口约8000余人/3712户)辖区内董镇路、董三路、董兴路、董福路、董清路5条通乡主干道贯通我村,交通便利,辖区现有党群活动中心1个、便民中心1个、驻镇单位6个(学校、卫生院、加油站、配气站、银行、企业)、文化广场3个、农贸市场1个、小1型水库1个、观光庙宇2座、应急避难场所1个、儿童之家2个、规模性养种殖专业合作社13个。

指此处地势崎岖,经常有马摔倒,故名。自得名起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倒马坎村是成都东部新区董家埂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与陈家沟村、天星堰村相邻,面积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25人,常住人口1668人。

五马桥村位于董家埂镇西南部,距离董家埂镇政府7公里,距离东部新区办事处25公里,全村6个社,总面积4.8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9亩,其中田902亩,地1937亩,以传统农业为主。全村总户数571户,2190人,常住人口1680人,五马桥村建有较为完备的村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文化广场及老年活动中心。

境内有一条小河流流经,故名。并乡前,称为公路大队;并乡后,故改名为小河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小河村与宋家湾村合并设立小河村。

小河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宋家湾村党群服务中心;简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简府函【2020】126号。

小河村位于董家埂镇东部,距董家埂镇政府10.5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幅员面积5.4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693户2769人,有集体产业小龙虾养殖基地60亩和跑山鸡养殖场15亩,耕地面积3052亩,以传统农业为主。设有图书室,医疗室,电子阅览室,老年协会等。

辖区沿三岔水库,故名。以前名为龙云公社3大队,1992年和乡并镇后改名库沿村,名字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库沿村、楼房嘴村与蚂蝗堰村合并设立库沿村。

库沿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楼房嘴村党群服务中心;简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简府函【2020】126号。

库沿村幅员面积9.06平方公里,共15个社,总户数1500户,户籍人口5921,常住人口4320人。

境内山形似龙,并有三洞像龙张口,故名。自得名起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龙口村与蝴蝶村合并设立龙口村。

龙口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龙口村党群服务中心;简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简府函【2020】126号。

龙口村 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辖区12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751户2968人,设有图书室,医疗室,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等。

尊恭村地处董家埂镇的东面属于2017年的脱贫村,村办公室位于尊恭村3组与4组交界处,毗邻董清路,距离镇政府路程约4.5公里,辖区有12个村民小组,是由原来的尊恭村16个村民小组和原盘湾村7个村民小组调整合并而成,面积43.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757人,常住人口1857人,属于董家埂镇幅员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全村居民收入主要靠劳动力输出,根据2020年人均收入统计为9500-11078元,其余收入为传统农业收入。尊恭村历史文化悠久,其代表有尊恭祠和天台寺等历史文化古迹。另外交通便利,新建成的“金、简、仁”快速通道穿村而过,将会是带动全村乡村振兴优质基础。

董家埂镇高家湾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距离成都市中心城区55公里,以浅丘地貌为主,下辖13个村民小组(含原核桃村5个社),共有925户3241人,其中:党员114人。201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于2016年底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604人,2018年起进入巩固提升阶段。基础设施方面,全村共有道路47.9公里,水利设施基本完工;产业上我村现有集体产业金针菇大棚2400平方米,56千伏光伏发电项目,蔬菜大棚22亩、李子园40余亩等;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千余人,耕地面积2300余亩,以传统农业为主。设有图书室、医疗室、电子阅览室、老年协会等。

付家坪村地处董家埂镇的东面,村办公室位于付家坪村3组,距离镇政府路程约5.5公里,辖区有13个村民小组,是由原来的板庙村12个村民小组和原付家坪村11个村民小组调整合并而成,幅员面积6.5公顷,户籍人口3643人,,属于董家埂镇幅员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全村居民收入主要靠劳动力输出,付家坪村历史文化悠久,其代表有付家坪学校、莲花山和板庙寺等历史文化古迹。付家坪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物产富饶、民风淳朴。

境内有一堰塘,晚上可以倒映出天上的星星,故名。自得名起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天星堰村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辖区7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522户2050人,设有图书室,医疗室,老年活动中心等。

深洞村位于董家埂镇三岔水库边沿,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距离成都市中心城区55公里,以浅丘地貌为主,耕地面积2189余亩,以传统农业为主。辖有10个村民小组,共有610户2296人,其中:党员56人、低保36户63人、五保17户18人、残疾63人。基础设施方面,全村共硬化水泥道路25公里左右;产业上我村现有集体产业大棚蔬菜40亩,承包给种都高科公司培育优质蔬菜品种。种植一村一品优质水果春见耙耙柑800余亩,今年有大部分已挂果,建有较为完备的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另有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小广场等村级活动阵地,安装有大众体育运动设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