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镇位于崇州市西面4公里,光华大道街安旅游环线从隆兴镇辖区穿过,成温邛高速离场镇仅3公里,香樟社区位于隆兴镇场镇。
全社区面积1.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3亩,辖区内有9个居民小组,共计1680人,农户361户,党小组4个,党员80个。社区内有2个医疗站。人均收入10300元。
全社区有耕地面积923亩,主要类型种植业,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经商、种养植业和劳务输出,劳务输出为经济支柱。
|
桤泉镇中和社区位于桤泉镇南,全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46.09亩,辖21个村民小组,农户1050户、人口3654人,全社区依托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已搬迁农户90%以上,集中居住于统建小区、尹林小区、胡碾小区及场镇街道。社区通过“1+4”(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农业专业化、农村金融等服务体系)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就地城镇化。
|
因文井江流经该社区,取“文井”的谐音“文锦”,故名。1949年前属牛皮乡1、2、、4、5和8保部分,1949年前改保为行政村,1981年更名为文锦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 2005年村变社区。 2005年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将原五龙村和文锦村合并设立文锦社区。 2019年桤泉镇、集贤乡并入隆兴镇。 2020年5月村组体制改革撤销山泉村,将原山泉村管理范围划归文锦社区。 文锦社区是集贤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学校等的中心,乡政府所在地。上有华光大道,下有渡改桥,有西集路连接贯通。有人口4164人,20个村民小组,有党小组16个,党员143人。幅员面积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00亩。主要产业:农业、养殖业、鱼业、苗木花卉等。
|
因境内原有历史遗迹“石棺材”和“马墩堡”,取石棺材和马墩堡的“石”和“马”为村名。1949年前属于隆兴乡6、7保部分,1950年改保为马墩村和禹王村,1958年建立隆兴人民公社为4管区,1961年为4大队,1981年更名为石马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 1991年撤乡建镇。 2019年桤泉镇、集贤乡并入隆兴镇。 2020年5月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将高塔村与石马村合并设立石马村。 隆兴镇石马村位于场镇东南面,南面与燎原岐江村相邻,西靠隆兴镇香樟社区,东面靠隆兴镇中和社区。石马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村民小组13个,1053户,户籍人口3734人,现有耕地4053亩。 |
隆兴镇顺江村位于崇州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核心区,在崇州市南部,隆兴镇东南部,与桤泉镇为邻。东与集贤乡三泉村交界,南与桤泉镇生建村相邻,西与青桥村接壤,北与黎坝村相连,西江安仁连接线由北至南贯穿全境。
全村共设23个村民小组,农户934户,人口3280人以上,其中农业人口3230人。顺江村有农业劳动力资源1500个之多,其中男劳动力850个,女劳动力650个,农业劳动力650个左右,外出劳动力850人以上。党小组8个,党员101人,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91岁;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5人。
全村总面积58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约3800余亩。按照崇州市政府的整体规划,顺江村属桤泉现代农业园区范围,主要以乡村旅游、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
|
青桥村位于川西平原,崇州市西南部,东邻黎坝村,南靠顺江村,西同香樟社区相连,北与白头镇毗邻,距崇州市区8公里,距成都市区42公里,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318国道线3公里。处在光华大道延伸段和成温邛至安仁段连接线交叉的方块区域内,各组均有水泥道路连接。
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169个村民安置点,858户,总人口3197人(汉族3165人,彝族3人羌族5人,藏族24人),其中移民203人。
全村耕地总面积3281.72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8120元。按照崇州市政府的整体规划,青桥村位于桤泉现代农业园区,处于生态田园城市示范线。
|
隆兴镇黎坝村位于崇州市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核心区,距崇州市区5公里,距成都市区39公里,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处在光华大道延伸段和成温邛至安仁连接线交叉的方块区域内,各组均有水泥道路连接,行政区划代码510184114210。
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35个村民居住点,737户,总人口2521人,其中移民235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218人,劳动力1656人,常年外出打工385人,其余劳动力就近打工852人,在家务农419人。全村低收入户169户585人,特别贫困家庭34户133人,残疾人51人,低保户数35户,还有6户申请中。党小组12个,党员90人,其中女性党员23人,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5人。
全村60岁以上人口478人,其中男性228人,女性250人;
30-59岁人口1211人,其中男性603人,女性608人;
18-29岁人口431人,其中男性211人,女性220人;
18岁以下人口347人,其中男性186人,女性161人。
全村幅员面积4300亩,耕地总面积2854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9200元。按照崇州市政府的整体规划,黎坝村属桤泉现代农业园区范围,主要以乡村旅游、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
|
千功堰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地名为名。1949年前属中和乡9.10.12.13保部,1950年改保为临董、努力、机鸣、河流村,1958年建立中和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 1984年中和乡更名为桤泉乡。 2005年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将原临董村和机鸣村合并设立千功村。 2019年桤泉镇、集贤乡并入隆兴镇。 千功村,位于桤泉镇与集贤乡交界处,地处东北方,全村17个小组,占地3.7平方公里,群众户数,大约为3000户左右,土地资源丰富。
|
1、地理位置
灵通村位于崇州市桤泉镇场镇结合部,东面紧挨桤泉镇场镇,南面与大邑县安仁镇接壤,北、西面紧邻本事燎原镇,距成都65公里,距崇州市15公里。
2、人口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908户,总人口2999人,全部为汉族,其中妇女1350人,劳动力1568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232人,常年外出打工935仁。全村低收入户380户,620仁,特别贫困家庭78户310仁。
党员82名,党小组11个。
灵通村资源叫诶丰富,桤木河、茅草河穿境而过,全村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2600余亩,其中种植美国红提100余亩,食用菌200亩,通过招商引资种植金银花830亩,蔬菜,苗木,花卉700余亩,耕地2600余亩,其余970亩为传统粮油作物种植。全村目前已流转土地1530亩。一斤占地1000亩的农产品加工聚焦点正在灵通村修建(含征地、宅基地和林盘地)。
|
群安村位于崇州市桤泉镇南部,与大邑县安仁古镇和本市集贤乡接壤,辖16个村民小组,900余户,总人口2758人。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4786元,是成都市扶贫重点村。近年来,群安村按照“三中心两基地”的镇域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借打造安仁世界级博物馆小镇之势,确立了以余湾岛休闲、度假旅游区打造为核心,以千亩红提、千亩金银花、千亩荷花“三千基地”为载体,打造生态观光旅游村的产业发展定位;以扶贫开发为重心,加快推进沟渠、水、路、林盘基础设施配套;以村级治理结构完善为手段,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切实改善民生;以“统筹抓发展,生态建家园”为主题,大力实施“三抓一评一创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努力建设富裕、优美、文明、和谐新群安。
|
梁景村位于崇州市南部区域,全村共计3000余人,人均农耕土地约1亩,以农业、白酒为主要产业,原酒文化传承百年但推广滞后:
(1)区位:梁景村隶属崇州市集贤乡,位于集贤乡西南方向,与桤泉乡和大邑县接壤;
(2)人口:全村共计3000余人,800余户,有17个村民小组;
(3)经济:据项目组实地了解,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较低,约5000元/年·人;
(4)产业: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另拥有10余家中小型酒厂,是梁景村的唯一工业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5)文化资源:“原酒文化”在当地沉淀上百年,是著名白酒—“姚林酒”的故乡;
(6)土地:全村有3000余亩良田,人均约1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