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县城于满种茶树之茶山之南,故名茶阳。[详细] |
旧时,该地茅草丛生,始祖除草辟壤,起屋建村,命名“茅坪”,以记旧貌。[详细] |
旧称左拔。“拔”、“弼”客家话谐音,后者意雅,故名左弼。[详细] |
该村于1940年在大常坑和社角里两村之间建立完全小学,取两村名中的一字“大”和“角”成名。后又改“大角”为“大觉”,是因为角与觉同音,觉有觉悟、觉醒之意,故改角为觉,遂以大觉命校名。1949年又以“大觉”命村名。[详细] |
此村已有千年历史,村落古老,故名古村。[详细] |
据传,旧时该地有七个土墩和一个片月形土石墩,称七星伴月,以形取意,故名恋墩。[详细] |
因小靖河纵贯村境,旧称小靖,祈盼太平安宁,安居乐业之意。故名太宁。[详细] |
村庄四周群峰环绕,峰与丰同音,故名群丰。[详细] |
旧时,因此地荒芜,人烟稀少,山路崎岖难行,人马至此,必下马步行,地形呈湖状,故名下马湖。[详细] |
旧时,该地有成片梅树林,故名梅林。[详细] |
因村临汀江,水静如湖,建村于河口,得名“小湖口”。“湖山禅院”是茶阳八景之一。民国《大埔县志》载,康熙五十九年修湖山禅院,因前临大江,水若平湖,秋夜月明,澄澈可鉴,放棹期间,如临西湖,村名西湖。[详细] |
1961年迪昌坝与麻沙湾两村设立生产大队,取两地名首字命名,故名迪麻。[详细] |
古名“广林”。因过去此地山多林密,有“森林广阔”之意。“林”与“陵”同音,后改“林”为“陵”,故名广陵,因在汀江河畔,又称陵江。[详细] |
村庄东、北、南三面环山,西临汀江,因沿河沿山坑建村庄,故名沿坑。[详细] |
因村间有一条约两公里长的坑流,村中又见一乌黑色巨头,并以此为村名,后改称乌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