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朱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朱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清康熙十年(1671)焦姓从外地迁此居住,后形成村落。取名焦庄。
据《周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元年(1572)原是一片枣树园,后因躲避战乱周姓迁此居住,修寨筑墙,取名周寨。
明永乐二年(1404)杜姓村民在此建村,因村内有座祠堂,故名杜堂。后杜姓绝,廖姓迁入,村名仍为杜堂。
清康熙五年(1666)有一刘姓富户携家人迁此建村居住,后人丁兴旺,楼房林立,取名刘楼。
明永乐二十年(1422)李姓村民迁此建村,因村庄面积较小,取村名小李。
清顺治元年(1644)有代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庄临河,村头修了一座火神庙,故名代火神庙。文革时破四旧更名代河。
清乾隆六年(1716)邓姓迁此建村居住,取村名邓庄。
清顺治元年(1644)谢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荒坡较多,取村名为坡谢。
原名小王庄。清乾隆六年(1741)孙姓到此地烧窑,后王姓人丁衰落,孙姓人兴,村名便改为孙窑。后演变为孙尧。
明嘉靖二十年(1543)蔡姓迁此建村居住,后因人丁兴旺,取名大蔡。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咸姓村民迁此择地定居,后人口增多,取村名咸庄。
清道光十一年(1831)有几户王姓从大王庄外迁此地定居,取名小王庄。
明嘉靖元年(1522)杨姓人迁此建村,后来修关帝庙一座,取名关庙杨。后关帝杨更名为大杨。
清道光二十年(1802)有几户连姓人家落户此地,后人丁兴旺,取村名连庄。
清乾隆六十年(1795)邱姓村民迁此落户建村,取村名邱庄。后因人丁兴旺村落较大,一分为二居北,取名后邱。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