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阆中市彭城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阆中市彭城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彭城坝社区居委会地处阆中市南端,212国道横穿而过,浅丘地带、幅员面积5.68平方公里,属于阆中市蔬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000亩左右,地域辽阔,景色优美,集湖色山水为一体。东与嘉陵江相依,南与彭城镇圆觉村和五谷台村相邻,西与徐垭村相靠,北与阆中市双龙相伴。 2020年4月前为彭城坝村,7个村民小组,1742人,耕地面积1247.63 亩。 2020年4月后,经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彭城坝村和彭池路居委会合并为彭城坝社区,下辖5个居民小组,1230多户、3351人,耕地面积1520.63亩。

彭城镇五谷台村覆盖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1506亩、总人口2019人、504户、贫困户5户15人、特困户6户6人、低保49户61人、全村两个社,一社1159人、二社860人,残疾人68人、优抚13人、退役军人36人、计生奖扶123人、高龄补贴36人,全村硬化道路12.8公里、入户路机耕、道路全覆盖,安装路灯150余盏、垃圾池8个,有小别墅60幢、小轿车380余台,货运车近10台、建有大型提灌站1处,排水渠管网贯通、灌溉渠四通八达,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模式、种植蔬菜2000亩,大棚蔬菜500亩,柑橘150亩、药材100亩、苗木200亩,大型养殖场一处年出栏生猪3000头,儿童娱乐场、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卫生服务站、村民养保、医保、农保应保尽保,在加之有国道212横贯全村、有鸢飞鱼跃嘉陵江绕村浩流,更是让村民们将“四美三好”的红火日子、甜进了心田、写在了脸上,因而也成为城里人郊外休闲游乐的网红打卡地。

境内有一座圆觉寺,《阆中县志》云:圆觉寺,唐建,旧藏华严经八十卷,明景太四年杨明书,故名。1951年建政时为元觉、青龙两村。

1958年公社化时为彭城耕作区圆觉大队。

1961年更名为彭城公社4大队。

1981年名圆觉大队。

1984年更名为彭城乡圆觉寺村。

圆觉寺村全村人口2673人,农户721户,4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599亩,复原面积5.4平方公里。有省级文物保护寺庙一座(唐朝建筑)村主要产业蔬菜,养殖。

彭城镇界牌村地处阆中市南大门(2019年4月碑垭村合并入界牌村),东与嘉陵江相依,南与南部县老鸦镇流杯村、梓潼村相邻,西与南部县老鸦镇花园村,阆中市彭城镇刘家庙村相靠,北与圆觉寺村、五谷台村相伴。浅丘地带、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国道212线穿村而过,属红岩子电站淹没库区。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889户、3194人,耕地面积2143亩,安装路灯100余盏。有党员73人,4个党小组,有后扶人口362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建档立卡人口106人。村境内现有四川汇通筑路公司、明阳页岩机砖厂、磊鑫节能建材有限公司、高老庄生猪养殖家庭农场、阆中市猕猴桃种植家庭农场、朝阳山家庭农场等企业。村民收入主要来源务工和种养殖业,全村通村镇自来水、通水泥路、通天然气、通电、通网络,有阵地建设和村文化广场,2019年界牌村被南充市评为市级文明村镇。

刘家庙:境内有一山嘴上,刘姓在此修一小庙,故名。1951年建政时为刘家村。

1957年为红星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彭城耕作区6大队。

1961年又改为彭城公社10大队。

1966年改为赤卫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定为刘家庙大队。

1984年改公社为乡时,更名为刘家庙村。

2020年,刘家庙村和白安村合并为刘家庙村(阆府函〔2020〕55号)。

刘家庙村由原来的刘家庙村和白安村合并而来,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该村现辖6个农业合作社,土地总面积为2790亩,总户数913户,总人口3058人。

徐垭口:多徐姓聚居的垭口,故名。1951年为徐垭口村。

1958年公社化为八大队。

1962年改为十三大队。

1966年为红星大队。

1981年为徐垭口大队。

1984年改为徐垭口村。

2020年,徐垭村和关梁村合并为徐垭村(阆府函〔2020〕55号)。

徐垭村位于彭城镇西北部,幅员面积6.41平方公里,距场镇4.7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627人。以种养殖业为主,种植有小米椒、二荆条、藕为主。有养羊大户,有牛肉加工厂,线条加工厂。徐垭村甲鱼承包面积35亩,养有八九千只,还有鱼,收入几万不到。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