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芝麻洼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芝麻洼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西汉时期王莽追杀刘秀,追至西,刘秀看一老农正在犁地,恳求农夫帮他躲过此劫,农夫忙将刘秀掩埋于墒沟之中,并将牲口站在此处遮掩。王莽军士过后,刘秀站起。当农夫犁到刘秀躺卧之处时,犁铧突然断裂,农夫怨自己不该救刘秀,刘秀当即用唾液将犁铧粘接完好,故得名接犁铧,后演变为接花。
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5)张氏迁此建村居住并修寨墙一座,寨门用铜片裹制而成,取名铜城,后演变为桐城。
唐代时期孔氏来此建村居住,故取名为孔庄。元惠宗年间建寨墙一座,更名为孔寨。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8)牛姓迁此安家落户,后人丁兴旺,取名牛家。
明嘉庆二年(1523)施姓在此建楼房一座,取村名施楼。
清雍正二年(1742)白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取名白庄。
东汉末年有一大将名叫张郃,带着军师寻找扎营之地,到此发现两河交叉三角地为龙口之地便在此地安营扎寨,后人为纪念,取名张郃营。
原名郑庄。元惠宗年间因战乱郑氏携家人外逃,其家产让佃户杨氏照管,将金银用皮箱装好偷沉入井内。郑氏始终未归,杨氏在清理井下淤泥时将皮箱金银捞出以此发家,繁衍后代,因皮箱中金银发家,故名皮箱杨。
清咸丰年间花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为花庄。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刘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并在村西头建一座小桥,取名刘桥。
清康熙三年(1671)李姓在此建三所楼房,东西依次排开,彼此相距2里,不久后形成三个村庄。分别以所处地位置命名东所楼、中所楼、西所楼。
有条洪河过往船只以河岸枣树为标记停船靠岸,又因地势较洼,故名枣村洼。
明洪武八年(1375)陈三秋在此建村,后繁衍后代,取村名为陈三秋。后人觉直呼其先人名称不好,于1921年改村名为陈庄。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