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隋时期叫昌平堰,昌平堰水向南流入滚河,隋朝后到至今叫大堰。 |
以历史故事命名,因在本村下南100米处过去有一座小庙,附近开有茶棚,供来往客商喝茶、歇脚,客商为了生意兴隆,很多人在此庙烧香拜佛、许愿,都很灵验,时间久之人们称为灵庙。 |
解放前(1912-1945)有个庙,庙里李姓较多,因此叫李家庙。 |
解放前(1912-1945)贺湾村取名枫香大队,因在当时本村有一颗二人抱不住的枫香树,后因此大队在黄土坡高地缺水,人们把枫香大队说成“枫香桶”不好听,而后又改为贺湾村。 |
解放初期随阳店是一个小集镇,东半头街住着随县一半的人,西半头街住着枣阳的一半人,随枣两县的人都在同一个街道上开店经商做生意,因此用随县的随字和枣阳的阳字二者命名随阳店。 |
因村里建有天主堂而得名。 |
以故事传说命名,相传民国初期,山西有一对兄弟,哥哥名叫李兴隆,弟弟名叫李兴集,为躲避战乱流落到此地,见此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地势优越,便在此地安顿下来,选了一个交通便利的位置开了一间茶馆,兼营一些饭店生意,供过往路人休息。时间久了此地变成了集市,人民以他们的名字将此地命名为兴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