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化时期分别为5大队、6大队、8大队、9大队,1984年为潘庄村、滩口村、浒路村、於荡村。 1999年3月区域调整潘庄、滩口合并为丰北村。 浒路、於荡合并为浒路村。 2001年3月丰北村、浒路村再次合并为浒路村,沿用至今。 |
1958年至1981年公社化时期,分光荣乡四大队、七大队、十一大队。 1981年四大队更名为光荣乡甜港村,七大队更名为光荣乡双马村,十一大队更名为光荣乡百合村。 1998年光荣乡与洋口乡合并;2001年甜港村、双马村、百合村三村合并为洋口镇甜港村,沿用至今。 |
该村在解放前居住的自然村有民福村、斗争村、十林村、徐北村、良园村、新民村、刘家庄、九龙口、麻雀桥、张根桥、马家尖、八字桥、王家井园、沈家庄、古坳敦儿。 合作化时四社部分,公社化时1、3大队70年代13大队从原新林划来。 2001年4月由刘庄村、井园村,古坳村1-6队合并。 并取名为古坳村,并沿用至今。 |
解放前自然村有民主村、堤岸村、三义村、九高村、鸡窝庄、扁担庄部分,马家荡、耿家庄、凡家荡、港子岸、川子口;合作化时三社、四社部分;公社化时2、10大队,1996年增加洋口烈士塔;1998年11月耿庄和古坳的7、8小组合并为耿庄村村民委员会。 2001年4月由蓬树村、耿庄村合并为耿庄村,沿用至今。 |
1958年公社化时,为洋口公社7-12大队。 1984年撤销大队改村村民委员会,分别为老庄,五尖,陆滩,童桥,新坝,涵港村村民委员会。 1995年撤乡建镇,由老庄,五尖为合并五尖村村民委员会;由童桥,新坝合并为新坝村村民委员会;由陆滩,涵港合并为涵港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五尖村,童桥村,新坝村合并为新坝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1958年人民公社化,由1、2、3、4、5五个大队合并为一营;1960年撤销2、3大队组合1、5大队合并为十总大队;1962年撤销十总大队组合1大队、2大队、3大队、15大队;1982年撤销大队组合闸西、周于、洋窑、五原四个村;1999年撤销洋窑、周于村组合五原、闸西村;2001年撤销无五原村组合闸西村,沿用至今。 |
1955年为斗安初级社、范园初级社、池塘头初级社。 1956年设立团结大队,范园大队,池塘头大队。 1958年公社化时,为4大队、5大队、6大队。 1992年撤销大队复建斗安村、范园村、池塘头村。 1999年斗安村、范园村合并为范园村,2001年范园村、池塘头村合并为池塘头村,沿用至今。 |
建国初期,为同意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组合二营;1960年撤销组合,合并为新洋大队;公社化时期改为13大队,14大队;1984年,大队改成村村民委员会,分别称同文村村民委员会、涵北村民委会员。 2002年合并为同文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合作化时为秀贞一社,秀贞五社;公社化时是1大队、3大队,14大队1、2、8、10队;1986年6月撤社建成楼窑村、平桥村、严庄村;1999年3月小村撤并将严庄村的1、2、8、10四个组划归为楼窑村;2001年4月小村再次撤并将平桥村整体并入楼窑村,沿用至今。 |
1984年因体制改革,由原生产大队变更为村,取名六份头村(由原新林公社六大队变更为新林乡六份头村),1998年与戴园村合并,再于2001年与坳西村合并,沿用至今。 |
建国初期,为桥园村、旗杆村、沈德村、地址村、季庄村,合作化时期为幸福社和幸福一社,公社化时期分别为8大队、9大队、19大队,1986年3月为三江口村、旗杆村、符庄村。 1989年3月村域调整为三江口村、旗杆村;2002年4月再次撤并为三江口村,沿用至今。 |
公社化时,原13大队11个小队;原14大队3.4.5.6.7.9.队;1984年,大队改成村村民委员会,分别称王鸭村村民委员会、严庄村民委会员。 1999年3月村域调整合并成新林镇王鸭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3月再次撤并调整为洋口镇王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建国初期为徐庄、茶庄村、合作化时期为宏连二社、幸福社、龙井村;1999年3月村域调整与龙津村合并为香橼树村,沿用至今。 |
公社化时,分5大队、20大队和7大队;1973年5大队和20大队全并为20大队。 1984年,大队改成村村民委员会,分别称张埭村村民委员会、张周村民委会员。 1999年3月村域调整合并成新林镇张埭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3月再次撤并调整为洋口镇张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人民公社时期称22大队和23大队,22大队有8个小队,23大队有15个小队,1984年,大队改称村村民委员会,分别称油坊口村村民委员会、陆舍村民委会员。 1999年3月村域调整合并成新林镇油坊口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3月镇域调整改称为洋口镇油坊口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