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雄江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雄江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97年5月设立大雄居委会。

宋代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大雄村。

明代与十六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辖下大雄村,民国时期属半岭乡大雄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大雄乡。

1951年至1954年属第七区大雄乡。

1954年改名大雄乡。

1955年属雄江区雄江乡。

1958年属雄江人民公社梅雄大队。

之后长期保持不变。

1984年7月成立雄江乡人民政府,梅雄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二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西山村。

明代与十六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西山村。

民国时期属半岭乡西尾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安岭乡。

1952至1954年属第七区安岭乡。

1955至1957年属雄江区安岭乡。

1958至1960年属雄江公社安岭大队。

1961年单独成立西山大队。

1964至1976年又并入安岭大队。

1977年恢复西山大队。

1984年7月雄江乡人民政府成立后,西山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代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芹洋村。

明代与十六等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前后洋村。

民国属伴岭乡西尾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二区凤山乡。

1952年至1954年属第七区安岭乡。

1955年至1957年属雄江区安岭乡。

1959年至1960年属雄江公社安岭大队,1961年单独成立梅山大队。

1964至1972年并入安岭大队。

1973年至1983年恢复芹洋大队。

1984年7月成立雄江人民政府,梅山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庵后村。

明代与十六都等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半岭村。

民国时期属半岭乡西尾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安岭乡。

1952至1954年属第七区安岭乡。

1955至1957年属雄江区安岭乡。

1958至1962年属雄江公社安岭大队。

1963年分设半岭、安后、尾洋等3个大队。

1964至1983年又合为安岭大队。

1984年7月成立雄江乡人民政府,安岭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1950年7月15日,安岭乡政府农会主席林连炳、文教委员林诗贤、农会委员刘诗春、乡民兵黄龙亨等4人遭土匪杀害。

后均被追认革命烈士。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

明代与十六都和丰坊同属统一个图。

清属和丰坊桥头村。

民国时期属半岭乡西尾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二区安岭乡。

1952至1954年属第七区安岭乡。

1955至1957年属雄江区安岭乡。

1958至1960年属雄江公社安岭大队。

1961年由安岭分设桥头大队。

1964至1972年合并安岭大队。

1973年又设桥头大队,之后,长期保持不变。

1984年7月雄江乡人民政府成立,桥头成为在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凤凰池村。

明代与十六都统属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民国时期属半岭乡凤宅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凤山乡。

1952年至1954年属第七区凤山乡。

1955至1957年属雄江区凤山乡。

1958年至1959年属雄江公社凤凰大队。

1960年至1962年复名凤山大队,1963年分为凤凰和安后两个大队,1964年又合并为凤山大队。

1977年改名风头大队。

1980年分为凤山大队。

1984年雄江乡人民政府成立,凤山成为该乡下属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代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

明代与十六等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

民国属伴岭乡大雄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大雄乡。

1952年至1954年属第七区大雄乡。

1955年至1957年属雄江区雄江乡。

1958年至1956年属雄江公社,单独成立梅山大队。

1960年并入凤山大队。

1961年至1963年恢复梅山大队。

1964年至1972年又并入凤山大队。

1973年再次恢复梅山大队,此后长期不变。

1984年7月成立雄江人民政府,梅山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代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汤下村。

明代与十六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汤下村,民国时期属半岭乡大雄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风山乡。

1952年至1954年属第七区大雄乡。

1958至1962年属雄江公社风山大队。

1976年单独成立风山大队。

1964年至1976年又并入汤下大队。

1977年后复设汤下大队,属雄江公社。

1984年7月成立雄江乡人民政府,汤下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代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

明代与十六都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民国时期属半岭乡大雄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大雄乡。

1951年至1954年属第七区大雄乡。

1955至1957年属雄江镇区雄江乡。

1958年起独立成立梅洋大队,属雄江人民公社。

之后长期保持不变。

1984年7月成立雄江乡人民政府,梅洋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长梯等村。

明与十六都和丰坊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

民国属半岭乡大雄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大雄乡。

1952至1953年属第七区大雄乡。

1954至1957年属雄江区雄江乡。

1959年属雄江公社,单独成立梅台大队,之后,长期保持不变。

1984年7月成立雄江镇人民政府,梅台成为在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上坑村。

明代与十六都和丰坊等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

民国时期属半岭乡大雄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大雄乡。

1952至1954年属第七区大雄乡。

1955至1957年属雄江区雄江乡。

1958年属雄江公社祥坑大队。

1959年改名为尚坑大队。

1960年并入梅台大队。

1961至1963年又分设尚坑大队,1964至1972年再次并入梅台大队。

1973年又单独设立尚坑大队。

之后长期不变。

至1984年7月雄江乡人民政府成立,尚坑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宋属奉政乡贺恩里。

元属十七都。

明代与十六都和丰坊等同属统一个图。

清代属和丰坊。

民国时期属半岭乡大雄保。

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大雄乡。

1952至1955年属第七区大雄乡。

1955至1957年属雄江区雄江乡。

1958至1959年属雄江公社马池大队。

1960年并入梅台大队。

1961至1963年又设马池大队。

1964至1976年又设入梅台大队。

1977年复置马池大队,之后长期不变。

1984年7月成立雄江乡人民政府,马池成为该乡属下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后,马池村委会属雄江镇人民政府。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