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此地原名“太宁镇”,明万历年间当地百姓被诬陷谋反,后受一位谢姓将军帮助得以平反。太宁镇百姓为报答谢将军的大恩,遂将太宁镇改为“谢旗营”。 |
明万历《武陟志》载:“汉蒯彻墓在县东十八里”。故其村以蒯名。 |
传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墓在此,故名蓝封。后演为兰封。 |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为杨豹峰,道光年间以姓氏析分得名辛杨豹峰,1948年后简称辛杨。 |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称杨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为亢杨豹封,1948年后简称亢杨。 |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为杨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为冯杨豹峰、李杨豹封,1948年后两村合并简称冯李。 |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为杨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为和杨豹峰,1948年后简称和杨。 |
传明代因高姓氏族在此居住,得名高庄。清道光年间析出后高庄,民国年间以方位改称前高庄,后简称前高。 |
清代由高庄析分,以方位得名后高庄,简称后高。 |
传明初徐氏一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得名徐家庄,后简称徐庄。 |
传宋代以前此村有一名程姓举人进京赶考并中榜受封,得名程封。 |
传明洪武初年宋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后成村,得名宋庄。 |
含义有二:一说由扈姓得名扈家庄,简称扈庄。二说传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被敌兵追杀,曾躲在此处的老君堂内避难。其即帝后,在此修建明月寺一处,村名“护驾庄”,后演称扈庄。 |
传此处原为古河道,明初缪氏一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古河道南一小段地块居住,得名缪小段。后缪家绝后,因“缪、庙”谐音,清康熙年间演为庙小段。 |
传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王道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