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襄州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襄州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以驻地所在张湾居民点名称命名。 [详细]
  以驻地所在肖湾居民点名称命名。 [详细]
  因街道辖区流六两河而得名。 [详细]
  唐代称“芝麻铺”,因位于蜿蜒似龙的岗岭上,后来人们在岗头上盖了一座庙,称“龙王庙”,逐步发展成集,取名“龙王集”。后逐步发展成镇。 [详细]
  石桥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有一古石桥得名。 [详细]
  以行政区域驻地黄集而命名。 [详细]
  古驿镇原名“吕堰驿”,吕堰驿是古代襄阳的驿站,吕堰,古地名,此地早在先秦时期就设有驿站,又因吕姓在此居住,地当丘陵,干旱少水,便在周围挖有许多堰塘,既可蓄水,又可防匪,称“吕堰驿”。1941年实行“新县制”以来,更名为“古驿”。 [详细]
  以朱姓人氏在此建集市而命名。 [详细]
  程河,原名“程家河”,明朝时期(1368-1644)已有其名。因程姓人氏在河边居住,故名“程家河”,习称”程河“。 [详细]
  传说很久以前,一只凤凰落于镇东高岭处,因此人们改称高岭为“凤凰咀”。凤凰咀地势东高西低,年长日久,雨水冲刷,形成两条水沟,故名”双沟“。 [详细]
  原名张家店,后发展成集。“张家店”指张姓人家所开的店铺。 [详细]
  据传此地东300米处有2个深水潭(黄龙潭、黑龙潭)。黄龙潭有一条黄龙,黑龙潭有一条黑龙,两龙相斗,黄龙胜。后来在黄龙潭下筑一荡,故名"黄龙荡",后改称“黄龙”。 [详细]
  据《襄阳县志》载:“峪山位于县东四十里,因土石皆白,故又名玉山”(卷一、地理、山川)。清朝同治四年(1865)从老集西移,人们根据两山夹一谷地之地形定名“峪山”,故名。 [详细]
  晋代史学家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记载:“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楚之北津也。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郑、晋、卫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从习凿齿之记载可看出:襄阳城为楚之北津,而东为楚之东津渡口。楚后,北津之名被襄阳取而代之,而东津之名自楚至今沿袭,可见东津在楚时已为重要渡口。唐代,设有东津乡;宋代,宋元襄阳之战因东津可控扼樊襄,为荆襄关键,称其为柜门关;清代和民国,因东津位于汉江东岸,地处江湾且有码头,称其为东津湾;又因东津渡口附近有徐家槽坊酿酒远近驰名,称徐家埠;清代志书多记载城东十五里有西北津寨堡(集镇),故又称西北津。 [详细]
  襄州区原名襄阳县,建县于西汉初年,因位于襄水之阳(北)而得名。2001年8月,襄阳撤县建区,襄阳县更名为襄樊市襄阳区。2010年12月,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