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镇政府驻地位于三元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原来的三元镇社区更名为三元社区。 三元社区人口920人,男:586.女:334,657户。共有1.3平方公里。六条街道。社区党员35人。男24.人女11人。平均年龄55岁。小学文化2人,初中文化16人,高中及中专9人,大专及以上8人。 |
意有友爱团结之意,喻指当地村落民风纯朴。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东风公社一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友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掉友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产生友爱村村民委员会,简称友爱村委会。 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与长发村和严家庵村合并,设友友爱村村民委员会.。 友爱村辖12个村民小组,1397户总人口3153人。耕地面积2773亩,全村水泥道路近24.3公里,塘堰口,实现了道路村通、社通。
友爱村党支部设有3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62名,其中:男党员132人,女党员30人,外出流动党员64名,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在58.5岁。 |
寓意永久平安之意,喻指百姓对和平安康生活的向往。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东风公社三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万安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掉万安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万安村村民委员会。 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与小庙村合并,万安村村民委员会。 万安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为438户,总人口1484人。全村共有耕地1868亩,大小塘堰7处,小二型水库一处,村道路硬化近14公里,实现了道路村通,社通。万安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在册党员59名,其中男党员人52,女党员7人,外出流动党员31人,党员平均年龄在56岁。 |
将原龙居村与吟山村合并,分别取“龙”“吟”二字组成村名称。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与龙居村合并,设龙吟村村民委员会。 龙吟村辖8个村民小组,589户总人口1836人。耕地面积1728亩,全村水泥道路近16公里,塘堰9口,实现了道路村通、社通。
龙吟村党支部设2支部,在册党员78名,其中:男党员63人,女党员15人,外出流动党员34名,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 |
境内有座寺庙,叫三青观,观内供奉有道家的三位鼻祖塑像,村名由“三青观”引申而来。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东风公社六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三清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掉三清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三清村村民委员会。 2020.5.15根据《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三府函[2020]27号)与中山村合并,设三清村村民委员会。 三清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为1106户,总人口2699人。全村共有耕地2226亩,大小塘堰14处,村道路硬化近18.6公里,实现了道路村通,社通。三清村党委下设三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14名,其中男党员93人,女党员21人,外出流动党员47人,党员平均年龄在54岁。 |
此地建有一庙,普陀寺,村以庙名。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东风公社十二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普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掉普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普陀村村民委员会。 2020.5.15《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三府函[2020]27号)与金马村和石庙村合并,设普陀村村民委员会。 普陀村辖区有11个村民小组,有932户,总人口2863人。耕地面积2850亩水泥道路18公里.塘堰11口,道路通村通社。普陀村村党委,设三个支部,共有党员136人,其男党员 115人女党员21人,外出流动党员53人,党员平均年数58岁。 |
寓意境内村民期盼有健康快乐的生活。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芦桥公社四大队,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康乐生产大队,1984年撤掉康乐生产大队,设康乐村村民委员会。 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与和平村合并,设康乐村村民委员会。 康乐村辖12个村民小组,928户总人口为2278人,党员共76人,耕地面积3018亩,林地5296亩。全村水泥道路近16.27公里,塘堰16口,实现了道路村通、社通。康乐村党支部设2支部,在册党员75名,其中:男党员42人,女党员5人,外出流动党员28名,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在60岁。 |
寓意鸟王(凤凰)栖息的处所。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芦桥公社八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凤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撤掉凤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凤台村村民委员会,简称凤台村委会。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明星村并入凤台村村村民委员会。 凤台村有11个村民小组,724户总人口2138人。耕地面积2177亩,全村水泥道路近15.6公里,塘堰9口,实现了道路村通、社通。凤台村总党支部下设2个支部,在册党员89名,其中:男党员72人,女党员17人,外出流动党员48名,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在48岁。 |
境内是原芦桥办事处的政府驻地,当地居民借办事处名称为村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新华村、林泉村、天星村、群利村合并设芦桥村村民委员会。 芦桥村辖14个村民小组,1254户总人口3862人。耕地面积3898亩,全村水泥道路近40公里,塘堰20口,实现了道路村通、社通。
芦桥村党支部设有4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98名,其中:男党员161人,女党员37人,外出流动党员103名,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在4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