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天达梦地名网 > 颍泉区中市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颍泉区中市街道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双河社区成立于2003年9月,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现有13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2栋,住户1000户,常住人口3200人,流动人口557人,辖区单位4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个体商业网点30个,有志愿者队伍2支50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8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王治礼,男,55岁,学历为大专。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60名,女性党员10名,男性党员50名,流动党员3名,离退休党员3名,生活困难党员5名,大专以上学历2名,初中以下学历5名,高中学历53名,其中,50岁以下24名,51-69岁30名,70岁以上6名,平均年龄43岁。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办公用房300平方米,活动场所面积150平方米;由社区自建,产权归社区所有,配套设施齐全。

党建工作特色做法:

双河社区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带领社区全体党员,努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级政府所交赋的各项任务,努力使社区成为经济繁荣、事业兴旺、安乐祥和的文明社区。

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双河社区班子成员本着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精神,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动、充满朝气的干部队伍。社区党建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发展好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地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积极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社区办公电话:2625541

尚庄社区位于中市办事处西北处,东西临老泉河,面积3237亩,现有9个自然庄,共有951户。社区人口3850口人,两委成员7人,党员62人。村建小学一座。交通便利,路沟纵横,土地肥沃,男女劳动力共2500人。社区以农业为主,依托农业发展带动养殖业。此外,大棚种植达到300亩,大葱基地共200亩,村内养殖户100多户。2011年人均收入5100元左右。

泉颍社区位于阜阳市北郊,东靠沙颍河,西靠老泉河,老105国道贯穿南北;南与三皇社区相邻,北与十里铺村相邻,是阜城的北大门。古代时人们进入阜城必经之路,有两河之间一条路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北宋名将刘琦为抗击金兵以两河作为天然屏障,从泉河西南至沙颍河东北修筑4.5公里的战壕(俗称金沟),取得了顺昌城保卫战大捷,现在战壕的遗址仍然可见。

中市街道办事处位于社区所在地,沙颍河治理工程拆迁安置区河滨花园,北环路建设工程拆迁安置区均建在社区辖区内,北环路东西贯通,沙颍河、老泉河绿化带治理,将使泉颍社区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社区。

2006年11月区划调整设立新的泉颍社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17个居民组,32个居民小组;居民户1758户,人口7685人;本辖区机关单位53个,其中党政机关9个,企事业单位44个。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关怀与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五好”党支部的标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创建和谐社区而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努力加强居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各项工作年年上台阶,多次荣获市、区、办事处先进党支部、先进居委会称号。

颍泉区中市办泉源社区位于北京西路以北,老泉河贯穿南北,面积约三平方公里,所辖15个居民组和颍泉区法院、检察院、-农业学校等12家企事业单位,辖区11865人,3862户。辖区内有已建成的依泉雅苑、富安新村、泉水湾、中泰名城、依泉庭院几个大规模商住小区;饮食店、美容、汽车维修厂、汽车销售、服务业等商业网点几十家。

泉源社区自成立以来在社区党建、拆迁安置、信访稳定、文明城市创建、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泉源社区先后被评为“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颍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阜阳市第二届文明社区”。社区所属农业公司被阜阳市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社区支部正按照上级要求、-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神焕发的带领广大群众走向更加和谐、富裕的明天。

西湖社区位于阜阳市西北泉河北岸,社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300余户,4284人,其中党员76名,自然庄16个,社区两委干部7名。我社区为古颍州西湖遗址所在地,内有大文学家欧阳修故居会老堂旧址。东与泉北新区、皖西北商贸城相接,北有新建的现代化皖北驾校,西湖小学位于社区中心,在校生500余人。阜阳市工业园从我社区东部贯穿社区,新建的南京路大桥从我区穿过,全社区有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网络,交通方便。新建成的社区综合办公楼仿古建筑“兰堂”而建,其中既建有便民服务大厅,满足社区办公需要;又建有农家书屋等设施,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生活需求。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多次荣获市、区多项荣誉。

社区处于颍泉区委规划建设的古西湖生态产业园中心地带,现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发展模式;社区继2008年荣获“市级安全社区”荣誉后,现正在努力开展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工作,给社区向现代化发展,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辖区内的食用菌协会,多次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项荣誉,推动社区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正在规划中的宋街更是将古颍州风貌完美展现。

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阜阳生态园建在本社区中间,常年向游人开放,园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园区内有百果园、动物园、农业高科技园、瓜果采摘园、热带植物园、江南水乡、盆景园、欧阳修故居(会老堂)、恐龙园、水上音乐广场、沙滩浴场、休闲中心、大型游乐园、水上乐园等众多景区。是以观光农业为主线集农业示范生态教育休闲为一体的著名景区。

访古颍州风流,尽在今日西湖!

商贸城社区成立于2004年元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13个居民小区,住户894户,常住人口1883人,流动人口3852人,辖区单位13个,其中机关单位11个,学校2个,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5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20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12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陈继冰,男,中专学历、44岁。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16名,其中妇女党员3名、离退休党员3名,生活困难党员3名。

党建工作经费情况:党建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没有社会赞助。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自建办公用房3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

党建工作特色做法:抓好活动载体,认真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党员承诺制度、党员联户帮扶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等长效机制。年度全镇党员承诺实事3件,兑现3件;无职党员申领岗位10人次,已申领了无职党员岗位10人次,2010年为民承诺实事20件,均按要求履行了岗位职责。长效机制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社区办公电话0558—2618550

阜阳工业园建在社区辖区内,所以取名工业园社区。2006年区划调整由余营村、姜庄村两个村合并取名工业园社区,属阜阳市颍泉区中市街道至今。

工业园社区:成立于2006年11月8日,位于商贸城泉北新区北侧,东邻老泉河,西靠阜阳工业园。105国道,三环路,外环路,顶大路贯穿其中。社区共辖21个居民组,常住人口1200多户,5168人,耕地1500余亩。

白庙社区简介

中市街道办事处白庙社区成立于2006年,位于中市街道办事处的西北处,东部与王府营社区接壤,南与十里铺社区为邻,西与尚庄社区结界,北临沙颍河,105国道南北贯穿之中,水陆交通便利。

白庙社区属于城乡结合区,村域面积五千六百亩,其中耕地面积两千五百亩。现有9个村名小组,6个自然庄共3267人。现有1个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员小组,党员51人。社区设有社区服务站、幼儿园、金融信用网点、医疗服务室、办公室、活动室、农家书屋、儿童乐园、综合治理工作室等。社区办公室并配有微机、电视、VCD、远程教育设备等先进办公设备。

社区注重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采用一站式办公,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亲切、满意的服务,共同构建白庙社区的和谐与美好。

坎河社区位于阜阳市西北6公里处,南临颍州区,西临颖泉区宁老庄镇,与中市办事处政府所在地相距5公里,交通不发达,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靠泉河,西有老泉河,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全社区3826人,耕地面积2040亩,7个居民小组,党员48人,社区干部7人,全社区人均纯收入3800元。社区里经济以农业为主,以渔业为辅。依托本社区水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养殖,农业改变以往的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坎河社区的大青茄、分葱及鱼产在阜城菜市上妇孺皆知。

社区党支部还依托东临工业园这一地缘优势,千方百计为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实现企业和群众的双赢,目前已安排400多名居民就业。党支部一班人按照三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社区的总体思路,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三栋三层单元楼房,可解决五十户居民的住房问题,新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两年接受市区级计生部门的检查,都被评为优秀单位。

多年来,社区党支部一直重视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相继开展了“设岗评星”活动和“双培双带”活动,全社区30多名无职党员有27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去年建立了社区班子防瘫“动态管理”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件,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会议精神,突出抓好本社区种养殖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社区依托有利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种养殖技术,实施干部带头、党员跟上、帮户结对发展,力争把坎河社区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小康社区。

2006年将古城、海孜、邢营、凡营四个村合并,这四个村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市街道的最北部,故起名为中北村委会。2006年顺河村、古城村、樊营村、街头村四个村合并改为中北村委会,2012年改为中北社区居委会属中市街道至今。

中北社区:位于中市街道西北部,北靠沙颍河,西邻宁老庄镇,南与王府营社区接壤,东与街头社区比邻,社区9个自然庄,总人口5910人,耕地面积4430亩。

街头村位于中市办事处北部,沿105国道北侧有一条3000米的水泥路面,可通各个自然庄,交通便利。街头村有8个自然庄,农户844户,分四个片组成,人口3267人,耕地2880亩,新建村部15间,占地1.6亩,在水泥路东侧。有两个小中型养殖厂,每年出栏肉猪300头,纯收入15万元。农业收入180万元,蔬菜收入50万元,村主要特色有青菜豆,一年四季不断可以销售市场,年收入80万元。

1、村民外出务工,一年可外出农民500人,在外经商100人,年纯收入可达10000万元。

2、村室建设于2007年初选址、规划、审批,在市、区、办事处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个月的建设,于2007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村室共5间三层(十五间),建筑面积460平方米,总投入计20万元(含内部设施)。我们通过上级拨一部分、办事处、村集体积累一部分等方式解决建村资金问题。

3、村水泥路面修建,路面宽3.5米,长3000米,共投资100万元,资金的筹备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为大头,投资80万元,村民每人集资40元,共集资20万元。于2007年7月完工。

4、街头村的占有优势之处,一是交通便利;二是我村村民有一种勤劳的精神;三是群众的积极性高。每天起早摸黑,外出打工,早出晚归的,得到实惠。

5、村主要特色是利用村的年老人员在家种一年四季青豆,也可以说一年四季不断地出售青豆籽,这些老人还有不能外出的群众在树下、路边、田间都在剥豆籽,进入我村路都可以见到群众都忙着。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要进城销售,在家都有小商贩来收购。

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王爷定居于此,并建立府宅,后子孙慢慢形成村落,得名王府营。因村内王府营比较有名,故取名王府营村委会,后改制为王府营社区居民委员会。1969年建白庙大队。

1981年更名为王府营大队。

1983年7月成立王府营村民委员会。

1992年属海寨子乡。

1996年属颍泉区泉颍街道。

2006年由王府营村,陈赵村、孙楼村合并为王府营村村民委员会属中市街道,2012年改为王府营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王府营社区:位于中市街道中北部,北临沙颍河、南靠老泉河、105国道穿中而过,高科技示范园座落其中。全村有四千多亩耕地,所辖十二个自然村、十四个村民组,人口5670人。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