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以前属于盘龙铺,民国时期属于螺城镇前塘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8年先后隶属一区、涂寨区(二区)前塘乡、美里乡,1958年后属城关公社,1984年改为钱塘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一都盘龙铺,十七都前康铺,民国时期属螺城镇钱塘保。 1949年冬起属二区(涂寨)钱塘乡;1955年拆分为洛阳区设联群乡;1958年起先后属红旗公社,城关公社,螺阳公社置联群大队;1985年改设为螺阳乡联群村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8年,先后属涂寨区前圹乡、美里乡;1958年9月属惠安县红旗公社瑞丰管理区金山大队;1961年10月政社分开,城关公社成立后;1962年由梧塘大队和金山大队合并设金山大队;1984年10月改为金山村民委员会。 金山村民委员会,即为金山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明末清初,有柯、黄两姓迁来此地居住,俗称西坑头柯厝尾,后有姓曾、陈、蔡、张、汪等姓氏陆续迁来一起居住,统称尾透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改时成立涂寨二区,尾透成立美里乡,本乡由尾透、刘厝、土潭、墩后、古湖、埔上、社坝头七个自然村组成。 1950年为尾透大队。 后为尾透村公所—再后来改为尾透村委会。 1956年撤区拼乡,仍为美里乡(现瑞丰片各村)。 1958年秋季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时至1961年美里乡拆开为金山大队和尾透大队。 红旗公社改名为城关公社时,仍为尾透大队。 文化大革命后期改名螺阳乡时,尾透大队改为尾透村公所,1992年改为螺阳镇时,尾透村公所改为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二十五都普光铺,民国时期属涂寨乡松光保,1949年冬起为二区(涂寨)松光乡,1958年改属红旗公社置松光大队,1961年起为城关公社,螺阳公社松光大队,1985年改设为螺阳乡松光村委会。 |
1949年前属惠安县普光铺(上店后康)、松林铺(康山尾、林口、厝仔、大林、泗州铺、巷内)两个铺,涂寨乡,松光保;1949年8月设区,属二区(涂寨区)美里乡;1958年9月撤区成立红旗公社美里乡,与螺阳镇合并为城关公社时为松光乡,1958年与螺城镇分开,成立城关公社,1968年改为螺阳乡,后改螺城镇,1961年与松光村拆分另组建松星村。 1984年设立松星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二十八都崧林铺。 民国时期属螺城镇钱塘保。 1949年冬起属二区(涂寨)钱塘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置瑞峰大队,1961年析分为城关公社社坝头、古塘二个大队、1966年并为工农大队。 1985年改设为螺阳乡工农村委会。 |
蒋吴村明、清属二十八都松林铺,民国时期属涂寨乡松林保,1949年起属二区(涂寨)松林乡,1958年改属红旗公社店仔大队,1961年改称为城关公社,文革时改称东红,1981年夏称螺阳公社蒋吴大队,1985年改为螺阳镇蒋吴村委会,1992年改镇属之。 |
明、清时期属一都琼田铺。 民国属辋川乡琼田保。 1949年冬起先后属一区(城关)、十一区、十四区(辋川),驿坂区琼田乡。 1958年起先后划属红旗公社、城关公社、螺阳公社置村下大队。 1985年改设为螺阳乡村下村委会。 |
1947年属惠安县琼田乡;1949年起属琼田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8年;先后属涂寨区第14区、辋川区洞峰乡;1958年8月属惠安县红旗人民公社;成立后坊大队和田边大队二个生产大队;至1966年“社教”时合并改为团结大队;1986年10月改为锦里村民委员会。 明朝时期属惠安县二都琼田铺田边、后王二村。 (明、叶春及《惠安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