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岭底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岭底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49年解放后为南充村,属岭外乡;1956年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南充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改称南充行政村,属岭底乡。

2011年乡镇区划行政调整并到芙蓉,属芙蓉管理区。

辖1个自然村。

耕地312亩,以种植番薯为主,林粮并举。

1949年为东田村,属岭外乡;1956年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珠璋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改称东田行政村,属岭底乡。

2011年乡镇区划行政调整并到芙蓉,属芙蓉管理区。

辖4个自然村。

耕地439亩,农林结合。

1949年解放后为张庄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张庄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改称张庄行政村,属岭底乡。

2011年乡镇区划行政调整并到芙蓉,属芙蓉管理区。

辖3个自然村。

耕地298亩,以农、林主。

现村里大部分人外出北京等地经商。

1949年解放后为湖上垟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湖上垟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改称湖上垟行政村,属岭底乡。

2011年乡镇区划行政调整并到芙蓉,属芙蓉管理区。

辖8个自然村。

耕地415亩,以农林为主。

现大多数人外出经商。

1949年解放后称泽基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泽基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改称泽基行政村,属岭底乡。

2011年乡镇区划行政调整并到芙蓉,属芙蓉管理区。

辖7个自然村。

耕地650亩,以农、林为主。

现大部分人外出经商。

1949年解放后为夏岭头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夏岭头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66年改为夏林头大队;1983年改称夏林头行政村,属岭底乡。

2011年乡镇区划行政调整并到芙蓉,属芙蓉管理区。

辖2个自然村。

耕地220亩,以农、林为主。

办有岭底枇杷合作社。

1949年解放后为仰后村,属岭外乡;1956年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仰后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改称仰后行政村,属岭底乡。

2011年乡镇区划行政调整并到芙蓉,属芙蓉管理区。

辖1个自然村。

耕地223亩,以种植番薯为主。

原上岙村以村处西岙村上首得名。

辖上岙、岩峰坑2自然村。

区1949年5月后为上岙村,属岭外乡;1956年2月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上岙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上岙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南山庵村以驻地得名。

辖南山庵、周家岙、塔底3自然村。

1949年5月后称上岙村,属岭外乡;1953年自上岙村划出独立设置南山庵村,属岭外乡;1956年2月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南山庵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南山庵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珠璋村以驻地得名。

辖珠璋、镬潭2个自然村。

区1949年5月后与全路村合并称珠璋村,属岭外乡;1956年2月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珠璋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62年全路划出自建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珠璋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新丰村以驻地得名。

辖新丰1个自然村。

1949年5月后并入珠璋村,属岭外乡;1956年2月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珠璋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62年自珠璋大队划出独立设置全路大队,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全路行政村,属岭底乡;1996年全路村民大部移居虹桥镇;2005年8月更名为新丰村;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2019年5月,由原上岙村、南山庵村、珠璋村、新丰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原五亩田村以驻地得名。

辖五亩田、彭仓、前烈、叶竹坪4自然村。

1949年5月后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五亩田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五亩田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九龙村以驻地得名。

辖九龙、乌岩冈下、黄坦背头3自然村。

1949年5月后称九龙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九龙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九龙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黄坦村以山得名。

辖牛头垄、西坑、大山田3自然村。

1949年5月后并入九龙村,属岭底乡;1955年划出独立设立黄坦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又并入九龙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2年再次划出独立设置黄坦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黄坦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2019年5月,由原五亩田村、九龙村、黄坦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原屿山村以驻地得名。

辖屿山、半岭堂2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与茅平村合并为社山村,属岭外乡,1956年2月属岭底乡;I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屿山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屿山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茅坪村以驻地得名。

辖茅坪1个自然村。

辖区1949年5月后为社山村,属岭外乡;1952年建立茅平村;1956年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茅平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茅平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改名茅坪村,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益崪村以驻地得名。

辖益崪、尧头、石门、黄堂山、金竹凹、溪坑冈、溪坑平、溪头、油岩田9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益崪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益崪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益崪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改名茅坪村,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2019年5月,由原屿山村、茅坪村、益崪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原潘公龙村以驻地得名。

辖潘公龙、兰硐坑、九龙凹头、来庆、白洋岩头、程坑平、大古墩7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九龙村,属岭底乡;1955年划出独立设置潘公龙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潘公龙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潘公龙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原竹龙岙村以驻地得名。

辖竹龙岙、凹头2自然村。

1949年5月后为竹龙岙村,属岭底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竹龙岙大队,属岭底管理区;1961年属岭底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竹龙岙行政村,属岭底乡;2011年4月撤区扩镇并乡,属芙蓉镇;2015年12月后属岭底乡。

2019年5月,由原潘公龙村、竹龙岙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