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分属第一(彭家河)、第二(白水河)行政村,1956年春,分建第四、第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建有高王庙(彭家河)、桑叶兜(白水河)2个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分建白水河、彭家河2个生产大队,1966年5月后,白水河生产大队改称红河大队、彭家河生产大队改称红村大队。 1968年4月,红河、红村2个大队与红卫大队(今属朱家兜村)合并建立三红大队。 1980年12月,恢复3个生产大队建制和原生产大队名。 1984年,白水河、彭家河2个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1993年9月乡镇合并后,隶属练市镇。 2002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时彭家河村并入白水河村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建立马村和吴王庙村。 1956年4月后今村域建有新联高级社和第四高级社。 1959年3月今村域分属高王庙、新联生产队;1961年6月分属庄家村生产大队和吴王庙生产大队967年4月,吴王庙生产大队并入庄家村生产大队,改称东风大队(“文革”结束后,东风大队更名庄家村生产大队,其中吴王庙生产大队由1967年4月并入东风生产大队。 1984年4月今村域庄家村、茹家甸两个生产大队均改为行政村。 2002年4月行政村调整时茹家甸并入庄家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属第三行政村,隶属荃南乡;1950年秋冬土改时,南朱家兜至鸾和桥6个自然村划入荃步乡,称第六行政村。 1956年4月后今村域间有第四高级社和第七高级社,1959年3月,今村域分别划入路四圩生产队和高王庙生产队;1961年5月今村域建高王庙、朱家兜两个生产大队。 1968年今村域建有红卫、解放两个生产大队。 文革中红卫大队并入三红队;1980年高王庙大队从三红大队分出;红卫大队复称高王庙大队,解放大队复称朱家兜大队;1984年4月高王庙、朱家兜两个大队均改为行政村。 2002年4月行政村调整时高王庙村并入朱家兜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分属第二、第五)和第七行政村,1956年春,今村域建第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称桑叶兜生产队,1961年6月,分属有钟家墩、桑叶兜2个生产大队,1968年后,钟家墩生产大队改称立新大队。 桑叶兜生产大队改称红民大队,“文革”结束后恢复钟家墩、桑叶兜生产大队名。 1984年,钟家墩、桑叶兜2个生产大队均改称行政村,2002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时桑叶兜村并入钟家墩村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属第六村(又称跨家兜村),1956年春,今村域属第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划入徐家角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建有袁家兜、棉花兜2个生产大队,1967年4月,袁家兜、棉花兜2个生产大队合并建立东方红大队(“文革”结束后更名大虹桥生产大队)。 1984年,大虹桥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1993年9月乡镇合并后,隶属练市镇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属第五行政村(又称冷水桥村),1956年春,今村域属第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划入徐家角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建有慈姑桥、徐家角2个生产大队,1967年4月,慈姑桥生产大队改称红旗大队、徐家角生产大队改称红兵大队(“文革”结束后恢复慈姑桥、徐家角生产大队名)。 1984年,慈姑桥、徐家角2个生产大队均改称行政村,2002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时徐家角村并入慈姑桥村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分属第四、第八行政村,1956年春,今村域属第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建路四圩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建有路四圩、流子河、陆家塘3个生产大队,1967年4月,路四圩、陆家塘、流子河3个生产大队合并建立红星大队(“文革”结束后更名荃步生产大队)。 1984年,荃步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隶属荃仁乡,1993年9月乡镇合并后,隶属练市镇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属第九行政村,1956年春,今村域属第八、第九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3月,今村域建凌家堰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建有凌家堰、鲍家兜2个生产大队。 1967年4月,李公渡、许家埭、环桥村3生产大队合并建立前进大队。 鲍家兜生产大队改称利民大队,1968年4月,利民生产大队与民丰、民主2个生产大队(今属杨树河村)合并建立民忠生产大队,1980年12月恢复3个生产大队建制(“文革”结束后,前进、利民分别更名凌家堰、鲍家兜生产大队)。 1984年,凌家堰、鲍家兜2个生产大队均改称行政村,2002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时鲍家兜村并入凌家堰村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84年,由湖州市政府部门更名为泗洲村。 初,今村域分属第八、第九和第十,1956年春,今村域属第九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建杨树河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建有杨树河、竹子兜2个生产大队,1967年,杨树河生产大队改称民丰大队。 竹子兜生产大队改称民主大队。 1968年4月,民丰、民主2个大队与今属凌家堰村域的利民大队合并建立民忠大队,1980年12月恢复3个生产大队建制和原名。 1984年,杨树河、竹子兜2个生产大队均改称行政村,2002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时竹子兜村并入杨树河村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初属大善行政村,后分建大善、松亭2个村,1956年春,今村域属松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建松亭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建有松亭、民乐2个生产大队,1967年,松亭生产大队改称新村大队,“文革”结束后更名松亭生产大队,1984年,松亭、民乐2个生产大队均改称行政村,2002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时民乐村并入松亭村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属民安村,1956年春,今村域属民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建民安生产队,1961年6月,民安生产队改称民安生产大队,1984年,民安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1999年10月乡镇合并后,隶属练市镇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建车塔村,1956年春,建车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建车塔生产队,1961年6月,称车塔生产大队,隶属洪塘人民公社。 1968年后,改称立新大队(“文革”结束后更名车塔生产大队)。 1984年,车塔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1999年10月乡镇合并后,隶属练市镇至今。 |
1950年6月建召林村。 1956年4月建召林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1年5月建召林生产大队。 1984年,召林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为练市镇召林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今村域分属洪福、沙村行政村,1956年春,今村域属洪福、沙村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3月,今村域建洪福、沙村2个生产队,1961年6月,今村域分属洪福、沙村2个生产大队。 1967年后,洪福生产大队改称红武大队(“文革”结束后复名洪福生产大队)。 1984年,今村域洪福、沙村2个生产大队改称行政村,2002年4月,行政村区域调整时沙村村并入洪福村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属姚庄(东瑶),陆家浜,洪福三个村;1956年春,三个村改称高级社,1959年3月建于三个村同名的三个生产队,1961年6月改称大队,其中陆家浜改称朱泾。 1967年姚庄大队改称红卫大队,朱泾大队改称东方红大队,文革结束后均复称原名。 1978年,由洪福大队的曹家角等四个自然村划出,单独建立称塘桥大队;1984年大队改称村;2000年4月朱泾,唐桥两村并入姚庄村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