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洪井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洪井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横岭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横岭生产大队,横岭大队。

1968年,更名为横岭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横岭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横岭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横岭村民委员会至今。

2019年12月18日,将石桥背村撤销,并入到横岭村。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洪河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洪河生产大队,洪河大队。

1968年,更名为洪河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洪河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洪河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洪河村民委员会至今。

2019年12月18日,将山遥头村撤销,并入到洪河村。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烟子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烟子生产大队,烟子大队。

1968年,更名为烟子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烟子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烟子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烟子村民委员会至今。

2019年12月18日将白云村撤销,并入到烟子村。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北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北社生产大队,北社大队。

1968年,更名为北社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北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北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北社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港东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港东生产大队,港东大队。

1968年,更名为港东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港东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港东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港东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庄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庄头生产大队,庄头大队。

1968年,更名为庄头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庄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庄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庄头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李堡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李堡生产大队,李堡大队。

1968年,更名为李堡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李堡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李堡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李堡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柏官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柏官庄生产大队,柏官庄大队。

1968年,更名为柏官庄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柏官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柏官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柏官庄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王家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王家庄生产大队,王家庄大队。

1968年,更名为王家庄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王家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王家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王家庄村民委员会至今。

2019年6月24日,将鸽子峧村撤销,并入到王家庄村。

2019年12月18日,将黄草辿村撤销,并入到王家庄村。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孔家峧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孔家峧生产大队,孔家峧大队。

1968年,更名为孔家峧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孔家峧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孔家峧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孔家峧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长畛背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长畛背生产大队,长畛背大队。

1968年,更名为长畛背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长畛背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长畛背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长畛背村民委员会至今。

2019年12月18日将程家村。

刘家村撤销,并入到长畛背村。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曹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曹庄生产大队,曹庄大队。

1968年,更名为曹庄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曹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曹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曹庄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管理区,1961年设立三十亩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三十亩生产大队,三十亩大队。

1968年,更名为三十亩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三十亩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三十亩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三十亩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9月成立北社管理区,南社隶属北社管辖。

1962年设立南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南社生产大队,南社大队。

1968年,更名为南社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复名南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南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南社村民委员会。

两村合并后更名为信社村。

清代,村设社(俗称大社),设社首一人。

主要任务是负责传达、催办县署文告。

收缴田赋税银,处理民事纠纷。

维护村内治安等。

1917年,废都里制,山西农村实行编村、闾、邻制。

本村与仵桥、七里店、石羊坟、大停河、小停河6个村为停河浦编村,村公所设在停河铺村。

规定每5户为一邻;每5邻为一闾,每闾设闾长一人,由村中有钱有权人担任,征缴赋税,维持治安。

1937年,11月黎城解放,1939年停河铺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村公所,管理村政事物,设村长、村副、生产主任、财粮主任、教育主任、抗勤主任、武委会主任及委员。

王连升、刘丙文、王四宝、王贵德、杨利正先后任村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停河铺为1个行政村,王恒福、贾树保先后担任村长。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连升担任村长。

1956年初级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政社合一,农业社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权组织,行使村政权利。

王红友任社长,王天顺任副社长。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停河铺村为城关人民公社下辖的一个管理区,由主任1人主持政务,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1961年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要求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

停河铺管理区改设为生产大队,村政机构为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队长一人,副大队长和委员若干人。

下设3个生产队,设队长、会计、保管员、记工员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废大队管理委员会。

停河铺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大队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

1984年4月,撤销停河铺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停河铺村民委员会。

2003年,停河铺村民委员会,主任王春方,副主任、委员王红俊、杨喜田。

2005年11月,村委进行换届选举,贾炳联当选为村委主任,王春方为副主任,韩卯虎为委员。

2021年2月18日辖区划调整撤销停河铺乡、洪井乡,合并设立洪井镇,停河铺村遂归洪井镇管辖。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