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期,属合水县西华池里一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三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西华池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属西华池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为西华池区,属之。 1955年10月,撤西华池区、设三里店、华市、师家庄3乡。 1958年10月,3乡并为西华池乡,随即改为卫星公社;同年12月,划入宁县。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西华池公社。 1983年4月,改西华池乡。 1985年3月,改西华池镇。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东华池里一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一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城关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为城关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城关区。 1957年3月,改城关乡。 1958年10月,改东风公社;同年底,属庆阳县。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城关公社。 1983年4月,改城关乡。 1985年3月,改为老城镇。 2003年5月,杨坪乡、柳沟乡小塬子村并入老城镇。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东华池里九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一区。 陕甘宁边区时,为合水县太白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为太白绥靖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为太白区。 1955年10月,为太白乡。 1958年10月,改为超英公社。 1958年底,属庆阳县。 1961年1月,属子午岭农垦局管辖。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太白公社。 1983年4月,改太白乡。 1985年3月,改太白镇。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西华池里十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第二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板桥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合水县后,为板桥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升板桥区。 1955年10月,降板桥乡。 1958年10月,改设真理公社;同年末,归属庆阳县。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板桥公社。 1983年4月,改板桥乡。 2013年,板桥乡撤乡建镇。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西华池里五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二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盘马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为盘马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开盘马区。 1956年2月,撤盘马区,设何家畔、赵家楼子2乡。 1957年3月,赵家楼子乡并入何家畔乡。 1958年10月,定祥乡并入何家畔乡,随即改为灯塔公社;同年底,撤销合水县,归属庆阳县。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何家畔公社。 1983年4月,改何家畔乡。 2015年,何家畔乡撤乡建镇。 |
清代时期,属宁州。 民国元年(1912年),属宁县南义镇。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西华池区(第二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划归宁县。 1949年,划归合水县,为吉岘乡。 1958年10月,并入西华池乡,随即西华池乡改为卫星公社,属之;同年底,撤销合水县,划归宁县。 1961年7月,析置吉岘公社。 1961年12月,复归合水县,仍为吉岘公社。 1983年4月,改吉岘乡。 2019年,吉岘乡撤乡建镇。 |
清属宁州(今宁县),1940年2月划归合水县,1948年国民党占领后划归宁县属肖咀乡,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收复合水后设肖咀区。 1956年2月设肖咀乡。 1958年10月段家集并入肖咀乡,随即改称红星人民公社,年底归属宁县,1961年7月属段家集人民公社,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称肖咀人民公社,1965年并入段家集人民公社,1980年分设肖咀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称肖咀乡。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东华池里二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四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店子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属店子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升店子区,属之。 1958年10月,降店子乡,属之;随即改设红旗公社,属之;同年底,撤销合水县,归属宁县。 1961年7月,析置固城公社。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仍为固城公社。 1983年4月,改固城乡。 2019年,固城乡撤乡建镇。 |
清代时期,属宁州。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宁县肖咀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划归合水县。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第五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党占领后,属宁县肖咀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合水县肖咀区。 1956年2月,撤销肖咀区,设段家集乡。 1958年10月,属肖咀乡,随即肖咀乡改为红星公社,属之;同年底,归属宁县。 1961年7月,析置段家集公社。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仍为段家集公社。 1983年4月,改段家集乡。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东华池里七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四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店子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属店子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为三区。 1958年10月,并入店子乡,后店子乡改为红旗公社,属之;同年底,撤销合水县,归属宁县。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店子公社。 1980年,析置太莪公社。 1983年4月,改太莪乡。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东华池里五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四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店子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为店子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升店子区。 1958年10月,太莪、郭家庄、固城店子乡,随即改为红旗公社;同年底,撤销合水县,归属宁县。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更名店子公社。 1983年4月,改店子乡。 |
清代时期,属合水县东华池里一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合水县第一区。 陕甘宁边区时,属合水县城关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占领后,属城关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合水县城关区。 1957年3月,蒿咀铺、李家渠和城关合并为城关乡。 1958年10月,改为东风公社;同年底,撤销合水县,归属庆阳县。 1961年7月,析置蒿咀铺公社。 1961年12月,复属合水县,仍为蒿咀铺公社。 1983年4月,改蒿咀铺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