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鼓山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鼓山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3]

;1968年后改称福州市赤卫区赤卫公社东山大队;1975年后改称福州市郊区鼓山区横屿人民公社东山生产大队;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改称福州市郊区鼓山乡东山村民委员会,1992年鼓山乡改镇,隶属不变,更名:福州市郊区鼓山镇东山村民委员会;1996年郊区改晋安区,东山村改为现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东山村民委员会,至今未变。

远在南北朝陈时,因“侯景之乱”,烽火连天,部分陈姓族人,逃到板桥岭避难落户因周围多山,峰峦重叠,有山重山之势,故名“山重”。

园中村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据宋《三山志》载:“梁大同六年(540)建大乘寺,十二年(546)建爱同寺”。

大乘寺建成后,东山地区各村逐渐发展起来。

唐景龙元年(707)又兴建圣泉寺,唐永泰元年(765),樵者蓝超发现榴花洞。

唐光启元年(885)河南寿州人王绪(王审知兄弟的上司)起义军渡介南下,先锋刘行全战功卓著,王绪忌而杀之。

唐景福二年(893)王渉兄弟攻人福州,有感于刘行全阴功,于乾宁三年(896)九月,在大乘寺北建“北庙”,以祀刘行全。

宋庆历四年(1044),蔡裏第一次出任福州知州时,曾寻访榴花洞和大乘寺,并有题诗。

园中村自唐宋以来,名人来往频繁,文化教育开发较早,北宋嘉元年(1056)在东山碧岩亭就有许将读书处,至明、清以后私塾启蒙教育经久不断。

村委会成立于1986年设立。

园中村于2019年4月后”东山新城”项目全部拆迁。

鼓山镇潭桥村原辖三个自然村(板桥、潭下、湖尾)板桥村龙山境武圣安东候祖庙始建于明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原位于南面村落中心地段,据传当时乡间流行瘟疫,为驱瘟除疫,板桥村又建立于玄天上帝朝和王登高殿,并面五百米道路旁,王登高殿原位于村尾金猴山东南山坡上,公元一九四五间,武圣安东候进行了一次翻新重建,使之具备相当规模,公元一九七七年元月,板桥农业生产队借用庙宇期间,由于用火不慎至原规模进行庙宇再建,龙山境三座神庙历经四百余载,风雨沧桑,一九五o年至二o一o年期间,武圣安候祖庙中为板桥村民在生活中,生产中经济收入,文化活动等各方面都做出重大贡献,板桥村,潭下村,湖尾村也以观峰境及湖山境为荣,三个自然村故统一为潭桥村命名,于1985年成立。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