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和民国时期曾修土坝堵塞洪水倒流,因靠近王家寨而称王家坝。 [详细] |
明洪武三年(1370),山东峄县王勃迁居至此,至七世王猛为首,族人在此建设家园,兴王猛集,后改为王化集。1936年,国民党阜阳县第三区署设王化集。 [详细] |
古有曹尚书墓,周边曹姓于淮河码头边开店,久之成集,称为曹集。 [详细] |
县境有春秋时期宋国边城“鹿上”,为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名,而得名鹿城,有鹿上新城之意。 [详细] |
因传说此地九龙聚会,明代兴集,因名。又说因鹿上会盟诸侯群至而得名。 [详细] |
清光绪年间,王氏两兄弟在此开店,居民称此地为王店子,地名由此而来。原名王店,因与阜阳“王店公社”重名,1983年改为王店孜。 [详细] |
因此地原有一许家祠堂而得名许堂。 [详细] |
段郢乡隶属于阜阳市阜南县,位于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河南省淮滨县,安徽省阜南县、临泉县)。1985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隶属方集区),1992年2 月撤区合并为现在的段郢乡,本乡位于县城西南沿南陶公路18公里。全乡辖31个村,面积79.5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人口5.3万人。 地理环境: 本乡属淮北平原,土壤多为黄粘土,其中40%为轻沙湿土,境内南有洪河分洪道,北有谷河,南北贯穿一级河……[详细] |
原名公立桥。据《明正德颍州志》记载,桥南有集市贸易,集以此桥命名,后沿用“公桥”名称。 [详细] |
阜南县龙王乡位于县南大门 ,S202 省道贯穿全径 , 辖18 个村民委员会 ,173 个居民组 , 耕地面积36483 亩 , 可养水面1108 亩 , 人口30206 人。龙王乡全境为淮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 , 地势平坦 , 海拔高度 30 米。全境均为平坦良田 , 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 ,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 年平均气温 15 ℃左 右 , 年平均降雨量 900 毫米左右 , ……[详细] |
因于姓在此设集而得名于集。 [详细] |
原驻地因寺庙名老观庵,后因有淮河港口,称老观港,之后讹误为老观巷,1983年设乡,称老观乡。 [详细] |
因郜姓居多而得名。台为台地,淮河沿岸水害频繁,当地居民将村庄垫高,形成一块块台地,洪害不侵。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