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阜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阜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解放前属阜阳县王化区老观乡,1952年12月后属阜南县曹集区崔集乡,1958年成立崔集公社。

1983年社改乡,乡政府驻张湾。

1992年撤区并乡,撤销崔集乡,改置王家坝镇。

解放前属阜阳县第三区王化乡。

解放后置阜南县王化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69年撤区划社,属于集公社,1983年3月社改乡,1992年4月撤区并乡,与万沟乡合并,设王化镇。

解放前属阜阳县王化区。

解放后,安岗区设此。

1958年分别设安岗、湖套、大同3公社。

1969年撤区并社时划为郜台、崔集、曹集、水上四个公社。

1979年设区,命名曹集区。

1992年4月撤区并乡,大同乡、安岗乡、姑嫂庙村、田坡村合并,设曹集镇。

原为薛集,民国时属王化区薛集镇。

1949年6月,中共皖北区委决定成立阜南行政办事处,治所设于薛集。

1950年5月,设薛集区。

1951年12月,建薛集镇,仍属区管辖。

1955年12月,撤区设镇。

1958年9月,改城关镇。

1963年1月,改县辖镇。

1969年5月,镇改社。

1983年4月,社改镇。

1992年4月撤区并乡,设城关镇。

2006年9月,城关镇与城郊乡合并,设立鹿城镇。

在民国时期形成会龙集。

1949年10月设立赵集区会龙乡,1969年4月撤区并社成立人民公社,1979年8月复区分社,属赵集区。

1983年3月社改乡。

1992年4月撤区并乡,与何寨乡合并,设新的会龙乡。

2012年,会龙乡改会龙镇。

解放前属阜阳县大田区柴集乡。

解放后,设王店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社改为乡,因与阜阳“王店”重名,改为王店孜乡。

1992年春撤区并乡,原柴集区的王店孜、高寨、高庄三个小乡合并为王店孜乡。

民国属阜阳县大田区。

1949年设立许堂区。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社改乡。

1992年4月撤区并乡,与大桥乡、东徐乡合并,设许堂乡。

1949年前隶属临泉县滑集区方集乡,1949年2月划归阜南县。

1958年9月改人民公社。

1979年7月复区划社,成立段郢公社。

1983年7月社改乡。

1992年4月撤区并乡,设段郢乡。

解放前属阜阳县王化区公桥乡,解放后设公桥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原属地城区。

1979年划归为方集区。

1983年社改乡。

1992年撤区并乡时,公桥乡、胡楼乡和原冷庄乡的周油坊、周寨村、杨桥乡的巩堰村,王化乡的乔庄村,母子岗乡的许楼、穆庄村,何寨乡的姬楼村合并设为公桥乡。

解放前属阜阳县王化区于集乡,解放后设龙王乡,属公桥区,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3月社改乡。

1992年4月撤区并乡,王大湖乡并入,设龙王乡。

解放前属于阜阳县王化区。

1950年,设于集乡。

1958年成立于集人民公社。

1983年社改乡,乡政府设在于集。

1992年撤区并乡,与席老家村合并为于集乡。

解放前设阜阳县王化区。

1952年设曹集区党委。

1958年成立崔集公社党委。

1983年社改乡,成立老观乡。

1992年撤区并乡时湖套乡、老观乡合并为老观乡。

1955年由颍上县南照区划入,属黄岗区刘店乡。

1958年成立郜台人民公社。

1983年社改乡。

1992年3月撤区并乡,郜台乡,桂庙乡,段台乡三个小乡合并成郜台乡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