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7部门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的通知》(闽委农办〔2022〕13号)要求,在各市、县(区)推荐基础上,经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审核,拟认定福清市新厝镇等119个乡(镇)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福清市龙山街道柏渡村等1329个村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
首峰村,位于金峰镇西部,辖前区、垱头、后区3个自然村。共490多户,2000多人。近年来,村民在广西、甘肃、四川等地兴办轧钢厂,村参股户数达80%以上。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142元。目前,首峰村被列为市政府新村建设试点村,新村规划用地11.7公顷。造价450万元,占地10亩的新型别墅区已建成,第二期占地面积30亩的新村建设已经启动,并配套了村公园、图书室、健身路径等。……。 |
前董村位于文岭镇东北部,辖下店、禄房、富朱里、山仔边、树笼、磨兜、赤歧7个自然村,全村806户,2677人,其中旅居海外200多人。有810户,2675人,村现有党员66名,村两委成员7名。前董村现有耕地面积1476亩,林地面积4000多亩;主要以农业、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土豆、白萝卜等。企业以鳗场、虾场为主,村里共有16家养殖场,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前董村的棋山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1)……。 |
文石村文石村位于闽江口南岸突出处,俯临大海,地势盘旋。流则万浪朝宗,峙则六山拱秀,曰:马、牛、龙、豹、蛇、狮。马山突出江浒,曾是海防要塞,建有文石寨,又是明清时朝廷使者出使硫球等国,祭海出洋的港口。文石历史上曾经十分繁荣,富甲一方。村内横穿201省道,距县城20余千米,离镇政府1.5千米。全村总面积0.94平方千米,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78户,人口1373多人,华侨近……。 |
鹏谢村古称鹏程,因有谢、陈二姓聚居,又称鹏程谢,鹏谢东距大海2公里,距离长乐市区20多公里,紧邻长乐国际机场,现为湖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266.4万平方米,人口2496人,计618户,全村流动人口49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侨居海外人员约为300多人,外省经商人员达到960多人。鹏谢村兼有四层楼村部、老人活动中心、“怡趣苑”礼堂、“怡宾”宴厅、及环村水泥路,还有古建筑谢氏宗祠等。谢氏宗祠……。 |
因委在榕岭办公,故名。俗称岭东。于1997年7月由前连村分出,命名为榕岭村委会并沿用至今。榕岭村于1997年7月由前连村分出,俗称岭头,317户,1136人,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蕃薯、花生为主。近年来,村两委致力为村民办实事,积极筹资建设环村道路,在方便村民交通的同时,也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如今的榕岒村高楼林立,旧貌换新颜,正一步脱掉贫困的帽子,向着小康的目标前进。……。 |
吴村地处罗联北部,北靠珠山,东邻顶头,西南、东南分别于三山、洋中接壤,西北靠笔架山南麓。长乐至福清的营融公路从村中穿过,焦感公路也在村北与营融公路相接。吴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354.4亩,耕地面积380亩,林地面积550亩,户数288户,人口1020人。目前吴村积极完善村文化图书室、农家书屋、宣传栏、健身路径篮球场等文体设施, 积极开展道路两侧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活动,加快水……。 |
猴屿张村地处闽江口南岸,地形呈南北倾斜之势。近千年来,在这里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张氏后裔。村庄背靠后门山,相传在后门山有一处“猴穴”,故而得名“猴屿张村”。新中国成立后,初属长乐四区,1956年9月并入潭头六区,1958年9月改为潭头人民公社下辖,1987年12月从潭头镇划出,成为猴屿乡下辖四个群众自治组织之一,命名并沿用至今。猴屿张村地处长乐北端,闽江口南岸,与琅岐岛扼闽江之“咽喉”。境内山场21……。 |
宦溪镇位于福州市晋安区东北部,地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1.3万余人,有汉、畲两个民族。宦溪地理位置优越。镇政府所在地离市中心仅13公里,新东线(原104国道)横穿腹部11公里,是福州市离市区最近、交通最便捷的一个山区镇。 宦溪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树木常青,平均海拔500米,是避暑、休闲、旅游的胜地,有“榕城后花园”之誉。 宦溪镇的鼓岭有“左海小庐……。 |
相传当年板桥村口通行之路被一条小溪隔断,为方便人们通行,宋代时候当地村民利用石头做桥墩桥台,木板做桥面桥身,建造了一座石拱桥,现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对象,故称之为板桥。宦溪镇板桥行政村历史悠久,是福州市唯ー一个孔子后裔居聚村。现在是73代-77代之间,相传元朝年代时候板桥村的先祖们为了躲避战乱,从山东曲阜泗水沿着福温古道一直南下,在离福州城不远的山区里定居了下来,繁衍生息。康熙初年1717年,孔子后裔……。 |
为宦溪镇过仑村的村民提供服务的群众自治管理组织。过仑村祖先于明神宗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十月从鼓山镇湖塘村迁居于本村牛头寨琴山厝里始至今已四百逾年,四百年来本村村民世代辛勤劳作,种植了久负盛名“鼓岭番薯”、“夏萝卜”农产品。1978年立新大队,1984年政社合一,更名为过仑村。过仑村……。 |
前洋村旧称“贤场”,也是朱熹的讲学处。明《闽都记》记载”前洋”村这个地名,是因为朱熹在这里讲学而得名的,本来是叫“贤场”,后因“贤场”与方言的“前洋”相近,久之就成了今天的“前洋。宋时为怀安县同乐乡兴城里,明为侯官县同乐西乡,清属侯官县小北岭管辖,民国时为闽侯县五区四十都贤场乡,村委会建成时间:1995年10月。前洋村……。 |
以盛产寿山石而得名。村委会设立于2008年6月3日。寿山村……。 |
明、清称闽侯县五十七都,民国时属林森县,民国设第八区汶洋乡点洋村。1949年划归闽侯县第八区,(即石牌区)属芝铁乡点洋村,1961年12月1日郊区设芝铁公社点洋大队,1971年3月成立北峰区设芝铁公社点洋大队,1975年合并郊区设日溪公社点洋大队,1984年改为日溪乡点洋村至今。点洋村……。 |
以北峰三十六洋之汶洋而得名。明、清属侯官县五十七都管辖,民国时属林森县,设汶洋乡汶洋村,1949年12月划归闽侯县第八区(即石牌区)设日溪乡汶洋村,1961年12月归福州郊区设日溪公社汶洋大队,1971年3月属北峰区仍称日溪公社汶洋大队,1975年再归郊区称日溪公社汶洋大队,1984年设日溪乡汶洋村委会。汶洋村……。 |
福州市马尾区辖镇。著名侨乡。1958年置亭江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改镇。位于闽江口北岸,距市区28公里。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长安、东岐、英屿、香炉、长柄、东街、象洋、鳌溪、笏山、盛美、亭头、西边、洪塘、闽安、东盛、康坂、前洋、白眉、牛项19个村委会和亭头、闽安2个居委会。名胜古迹有亭头北岸炮台和闽安回龙桥,闽安巡检司,栾头怡山院和东岐摩崖题刻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辛亥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