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大岭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大岭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一区(区府设在平山镇),称大岭小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平山镇;1958年,称大岭农业大队;1963年2月,属平山公社,称大岭大队;1984年,与洪湖合并称大岭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大岭村委;1988年,与平新居委合并,划分为大岭居委与洪湖村委;2002年,依据粤民基〔2002〕5号文规定,改称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富祥社区居民委员会、沙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平山公社;1983年,称新安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新安村委;1990年,改称新安管理区;1998年,改称新安居委会;2002年,改称新安社区居委会;2020年10月29日,新安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新源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联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富祥社区居民委员会、沙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富祥社区居民委员会、沙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新安社区居民委员会、新源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联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富祥社区居民委员会、沙梨园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2020年10月29日,大岭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新源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联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2020年10月,新安社区居民委员会析出新源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联社区居民委员会(惠东府函〔2020〕562号),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清同治九年(1870),属和平约堡(为平政司巡检管理),称大洲小村;1931年8月,属惠阳县大洲第十一区,称大洲乡;1937年9月,属惠阳县第六区(署设稔山镇),称大洲乡;1943年2月,属惠阳县第六区(署设平海镇),称大洲乡;1950年6月,属稔平区(八区),称大洲乡;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一区(区府设在平山镇),称大洲小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平山镇;1958年,改称大洲大队;1963年2月,属平山公社,称大洲大队;1984年,与池竹、文布合并称大洲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大洲村委;1990年,改称大洲管理区;1998年,由大洲、沙湖、后面村和小池竹4个自然村合并称大洲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1984年与大洲并为乡;1987年3月改为池竹村委会(惠东府函〔1987〕27号);1990年与文布分开,成立池竹管理区;1998年改为池竹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大洲乡;1958年公社化后,属平山公社,改称池竹大队;1984年,与池竹、大洲合并称大洲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池竹村委;1990年,改称文布管理区;1998年,改称文布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1962年,与小布、黄本湖合并称洪湖大队;1984年,大岭与洪湖合并称大岭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大岭村委;1988年,大岭村委与平新居委合并,划分为大岭居委与洪湖村委;1990年,称洪湖管理区;1998年,改称洪湖村;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1952年,称茗教乡;1957年12月,属惠阳县,并入平山镇;1961年,析置为茗教、新雅、尧民3个大队和青河管理区;1964年,再合并称茗教大队并驻新雅村;1968年,驻地因交通不便迁至新化村;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茗教村委;1990年,改称茗教管理区;1998年,改称茗教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1951年12月,属惠阳县第十五区(区府设在梁化镇),称万松小乡;1954年,称万松乡;1958年,改称万松大队;1984年,与桥星、彭白合并称万松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与桥星、彭白分开,改称万松村委;1990年,称万松管理区;1998年,改称万松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1961年,称桥星大队;1983年,析为二泥桥、陈屋、岭陂3个村;1984年,与万松、彭白合并称万松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桥星村委;1990年7月,称桥星管理区;1998年3月,改称桥星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清同治九年(1870),属庆安社堡(为内外管理司巡检管理),称白沙布小村;1933年,属惠阳县第十区,改称白沙布小乡;1958年,改称白沙布乡;1960年,万松、桥星、白沙布合并称白沙布区;1963年,析出改称白沙布大队;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27号文的批复,改称白沙布村委;1996年,改称白沙布管理区;1998年,改称白沙布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