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大侯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大侯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处于镇政府驻地东,得名东街。
因处于乡政府驻地西,得名西街。
明代,最早一姓陈人家逃荒至此,因种的白菜做好香味特浓,远近闻名,故起名菜园。后张姓迁此,又得名张菜园。
明洪武三年(1370),张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亳州大奈集西南许张庄。清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彤帅众迁居此地建一高楼,故得名张楼。
明洪武三年(1370),刘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刘大庄定居。明洪武三十年(1397),十三世军世又迁此建楼一座,得名刘楼。
明代,彭氏先祖最先迁此建村定居,故以姓氏命村名为彭庄,后大富,建楼一座,更村名为彭楼。
清代,顾氏先祖在此建村建楼,取名顾楼。
明崇祯年间,汤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命名为汤楼。
相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在此研究法华经的地方,后东渡日本传经,此处取名法华寺。
明代,王氏先祖率一支小族迁此建村定居,因当时人数较少,故称村名为小王庄。
清乾隆三年(1738),张氏先祖从虞城县南张三楼搬迁此处定居。后张氏兴旺,遂命名为张集。
明代末年,归德大将军周半城,与闯军对战激怒闯军,因此在其进入京城后复还归德追杀周氏,周氏四处逃难在其定居建立村庄,命名周庄。
明代,赵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起初人数最多,以东头港子上安家,取名赵楼。
相从前一户姓郭的人家,名为郭良,故取村名为郭良庄,久而久之,被误写成了郭梁庄。
明洪武三年(1370),张氏迁至马牧集东南三官庙,后世迁居于此建一平脊土楼,取名张平楼。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