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苍溪县陵江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苍溪县陵江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回水社区地处回水场,距县城7公里。幅员面积13.5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1175户,3375人。其中党员103人,下设三个党支部。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06人。2021年评为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回水社区党委被中共广元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目前社区辖企事业单位18个。现有耕地面积2369余亩,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六槐社区位于苍巴线北段,距苍溪县城13公里;辖7个居民小组,453户1214人,现有党员90人, 幅员面积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6亩,园地550亩,林地1120亩;劳动力790人.全社区有家庭农场1个.专业合作社2个。信用社,卫生院,小学校.幼儿园,座落六槐场; 苍巴线贯穿社区4个居民小组。全村有山坪塘21口,微型水池32口。村.组道路15.5公里;种植业特色:青花椒,柑橘,狝猴桃,雪梨,瓜蒌等;养殖业特色: 生猪,鸡鸭,羊,牛等。六槐社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庙垭社区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5.5公里,共有6个居民小组,共385户,2178人,其中农业人口863人,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2亩,林地1300亩,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和务工为主,2021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其中党员48人,全村享受低保政策51户,116人,残疾人41人。

镇水社区位于嘉陵江南岸,距苍溪县城6公里。辖17个居民小组,891户2525人,党员65人, 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91亩,有园地345亩,林地1626亩;劳动力1380人.,广南高速、兰渝铁路贯穿社区10个居民小组。社区有家庭农场3个,专业合作社3个,镇水卫生院、镇水小学、镇水幼儿园。全村有山坪塘58口、小二型水库1座、石河堰2口、村级电灌站4处、村组道路42公里;种植业特色:黄花.油荼.翠红李.狝猴桃.雪梨;养殖业特色:种羊.肉羊.肉牛.生猪.甲鱼.鱼等。

陵江镇西城社区位于县城东南岸,与嘉陵江畔。管辖面积是1.3平方公里,常住居民是5080户,总人口是14600人,管辖有9个居民小组,下设3个支部,在册党员有371人,其中包含11个流动党员,辖区有19个成员单位,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5名。本辖区的居民住的都是楼房,分布集中,虽然居民的经济宽裕度不高、人口流动性较强,但是一个非常平安和谐,团结友爱的社区。 西城社区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一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突出创新“党建型”社区这一主题,把社区书记讲党课,老干部讲理论,先进人物讲实际,党员群众谈体会。真正做到了既有学习的最佳形式,又有时间的最佳载体,从而使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是通过开展“四讲”、“六个一”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推动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充分激发了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党员能积极主动投入自觉参加社区开展的消防治安巡逻、环境卫生监督、困难群众帮扶、文明纠察、计划生育外来人口排查、邻里纠纷调解等活动。使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红军渡社区位于苍溪县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距县城中心1.1公里。于2008年10月成立红军村、2014年1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红军村建立红军渡社区,幅员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小组,共556户,总人口1712人;其中:农业人口:1326人;非农业人口:386人;现有耕地面积1959.41亩。红军渡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三职干部5人(书记兼主任1人,副书记2人,副主任2人),社区网格员1人。 社区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60人;其中:女党员11人, 社区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内设有党群服务大厅,苍溪县4星级金垭有机粮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会大厅、退役军人服务站、劳动保障、民政救助、综合治理、综合办事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阅览室、娱乐活动室、信访接待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 社区自运行以来,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便民服务为宗旨,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为目标,全面发展社区各项事业,在党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该社区居民主要以旅游、蔬菜产业为核心,2020年人均纯收入18920元。

古梁村于2018年9月4日县政府批准同意变更设置为古梁社区,11月11日,举行“村改居”授牌仪式。古梁社区位于陵江镇南4公里,三面靠水,嘉陵江环绕,一面靠国道212线,与云峰镇石家坝社区相邻;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辖区四个居民小组,318户,1398人,其中贫困对象10户,29人,劳动力755人,党员35人;共有耕地1261亩,其中水田810亩,旱地451亩;山林面积2150亩,山坪塘12口,村组道路12公里,硬化率达100%,入户率达80%;农户安全用电达100%,安全饮水达100%,网络电视复盖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09年全村被列为天然气工业园规划区,近几年来工业项目推进已入驻投产企业13家,涉及村内1、2、4组,逐步从一个农业大村正向工业区转化。

一、基本情况 红旗桥社区位于陵江镇西北部,位于苍溪县城西4公里处,辖8个居民小组,765户2231人,中共正式党员102人,预备党员1人。是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二、特色介绍 1、爱莲荷园 为引领产业,促进致富增收,强化党员示范带动,由7名党员和业主大户牵头,于2014年建成莲藕园200亩,配套建成“爱莲荷园”广场,形成辐射带动4个组78户的乡村旅游景点,带动发展农家乐5家,党员脱贫奔康示范户3家,为打造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2、村党组织建设 社区党组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强化党建引领,打破按行政村组设党组织单一模式,推行强带弱、富带贫,将红旗桥村、太峰村党支部联建合建为红旗桥村联合党总支,依托产业建党组织。建立健全“七个一”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资金整合、人力整合,统筹规划脱贫示范项目。

白观村位于苍溪县西北部,地处近郊,临苍巴线,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5个小组,共438户1258人,在册党员50人,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2008年地震后在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利用“特殊党费”对我村阵地进行了重建。阵地内设有便民服务中心、远程教育接收站、会议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白观村还充分利用近郊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振兴发展我村传统特色种、养殖业。通过新建蔬菜种植现代农业园区,新增特色水产养殖,鼓励发展家庭庭院经济、实现助农增收。

太平村距苍溪县城3公里,幅员面积2.76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449户,1445人,其中党员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14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113余亩,林地1490亩,主要收入来源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目前,全村有村组道路20余公里,其中已硬化10余公里,小二型水库一口,塘库堰等11口。

高城村位于陵江镇以南15公里,2014年识别为非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306户936人,劳动力748人,其中党员有36人。100%的农户通电,60%的农户饮上了安全卫生水,100%的农户通电话(含移动电话),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共有耕地1231亩,其中:水田910亩,旱地321亩,山林面积1450亩,山坪塘16口,村组硬化道路18公里, 我村主要以水果及畜牧业为主,有规模养殖场2个(各年出栏1000头),成立高晨核桃专业合作社,种植核桃1100亩,我村有贫困户17户56人,2015年已脱贫14户47人,2017年已脱贫1户4人,预计2018年脱贫2户5人。

金斗村,辖3个村民小组,515户1343人,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亩,水域面积350亩,林地面积230 亩。辖1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有支委成员3人、党员31人。建卡贫困户29户,贫困人口64人。目前,已全面脱贫。目前、务工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阵地建设约800平方米、内设志愿者之家、农家书屋、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农民夜校、及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目前村组工作人员10人、本着为人民服务、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奔小康为宗旨、携手共建更美丽的新时代新农村。

龙梁村位于苍溪县城10公里处,东接群岭村,南邻东方村,西与白桥镇相连,北靠亭子下游4公里处,是由原龙溪村、拱桥、许寺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845户,12842个农业人口,其中有劳动力1512人,,有中共党员99人,,五保户5户,低保人口386人,全村有耕地7213亩,林地8700亩,村组入户硬化路58公里,村级有便民服务中心,活动阵地,村卫生室,图书室。,全村建有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养殖场3个,肉牛养殖1个,甲鱼养殖场1个,肉鸽养殖家庭农场1处,50亩成片脆红李种植园1个,200亩规模的优质柑橘园1个,已投产规模猕猴桃园50亩,农户零星小园23亩,优质核桃120亩,蜜柚20亩,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75万元,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800元左右。

群岭村距苍溪县城8公里,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1154.9亩,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全村辖10个组、421户、1771人,其中党员37人,积极分子2人,建卡贫困户21户,贫困人口55人。目前,已全面脱贫,全村有通村水泥路1.4公里,全村现有土地1549亩,水稻种植面积610亩,小麦种植面积420亩,油菜种植680亩,种植瓜篓100亩。水库蓄水量20.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10亩。全村共有村组道路23.5公里,到户率70%,其中已硬化15公里,100%的农户通电,100%的农户饮上了安全卫生水,99%的农户通电话(含移动电话)。

嘉陵江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江名为名。清宣统二年起先后为城区、一区所辖;民国26年起为城厢乡、城厢镇所辖;解放初分属回水、镇水、东青乡;1952年后属望水乡;1961年政社合一,改为陵江大队,属庙垭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为陵江村,属庙垭乡;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并入江南镇,属江南镇;2005年全县乡镇区划调整江南镇并入陵江镇,属陵江镇;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同意保留陵江村。

陵江村位于嘉陵江畔,座落在老鸱山下,距县城5公里,交通部分组便捷,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301人,412户,其中党员4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4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660余亩,主要收入来源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目前以二、三组红心猕猴桃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