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清时期设有通往谷城传送文件书信的驿站,故名馆驿。 |
因境内山头状似螺丝,故而得名螺丝沟。 |
相传很久以前此地住着两姐妹,从小父母双亡,只好给本地一户邓姓地主帮工,受尽欺凌。一日姐妹上山打柴,遇到金银花仙子金姑娘和银姑娘。两位仙子可怜两姐妹,就把她们带到金银洞。洞内十分宽敞,桌椅全是银色的,碗盘全是金制的。姐妹俩看得眼花缭乱。金姑娘对她俩说:“你们要什么就拿什么。”姐姐说:“就把你们的金碗、金盘子借给我们吧。”妹妹说:“家里没有米和菜,借碗和盘没有用。”金姑娘便在碗里放了一粒米,银姑娘便在盘里放了一根葱,然后递给她们说:“你们拿回去吧,如果再来找我们,就站在山前叫‘金姑娘,银姑娘,我们有事来商量’,门就会开的。”姐妹俩欢天喜地回到家。说也奇怪,碗内的米变成了香喷喷的白米饭,盘子的葱变成了新鲜鲜的大活鱼。到了吃饭的时候,碗盘的饭菜都是热气腾腾的,姐妹俩再也不愁饭吃了。她俩决定不去给地主做活了,自己动手开垦一片荒地,等到收获之后,将碗盘还给金银姑娘,感谢她们好心相助。老地主多日不见姐妹俩做活了,就指使他的儿子去打听打听。地主儿子闯进两姐妹家,发现了两只金灿灿的碗盘,他见堂屋里没人,便要上前去偷碗盘,被姐妹俩发现把他赶走,并告诉他再也不去他家做活了,以前的工钱也不要了。地主儿子回家便把此事告诉了老地主。地主儿子走后,姐妹俩知道他不怀好意,便想把金碗金盘送回去,免得被老地主霸占去。当天夜里,姐妹俩带着碗盘直奔金银洞。在山前大喊道:“金姑娘,银姑娘,我们有事来商量。”她的话音未落,洞门立即开了,金银姑娘亲热地迎了上来,问明原因后,金银姑娘劝慰道:“恶人自有恶报,这碗盘你们还是拿去用吧。不怕地主逞强,我们自有对付的好办法。”姐妹俩只好将碗盘带回家。再说老地主是个贪心不足的吝啬鬼,自从得知姐妹俩有金碗盘之后,便在心里打起了鬼主意。他连夜赶到俩姐妹家,跟在姐妹俩后边来到了金银洞,躲在洞旁茅草丛中,偷听到了一切秘密。待两姐妹已离去,他就迫不及待地朝洞口大喊:“金姑娘,银姑娘,我们有事来商量。”果然,洞门打开,老地主也不问原委就往洞里钻。他看见一堆金光灿烂、银光闪耀的宝贝,欣喜若狂,装了满满一衣兜,手里也提了一大包。正要朝洞外走时,突然“轰”的一声响,洞门迅速合拢,把老地主活活地闷死在金银洞里了。姐妹俩有了这两件宝贝,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想得到宝物,故称此地为“金盘洞”。 |
因早年有朱姓在此开办火纸厂,当时名声较大,出过府官,故而得名。 |
据碑文记载:公元1645年陈必良因避难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原汝宁府)迁徙进山,定居于此。由于境内都是高山,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大山脚下穿流而过,流水冲刷过后留下河道,人们依河边而居,依河边土地耕种,故而得名陈家河。 |
早年刘氏迁居此坪,插草为标,挽草为记,建村于此故而得名刘家坪。 |
在本村中心地带有近二百多亩的长形坪地,故而得名长坪。 |
因早年郭氏夫人来到了此地定居修建庄院,后在此开荒耕种,即取名郭家庄。 |
传说有一只凤凰在迁徙途中,经过原麻园交界的月亮岩,见此山雄伟壮观,山清水秀,果香四溢,良田桑竹,芳草鲜美,便在此栖息。后来老百姓把此山称“凤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