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保山市“一村一品”专业村镇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保农通〔2022〕39号),经村镇自主申报、县级核准汇总推荐、市级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等环节。经专家审核确定了2022年保山市“一村一品”专业村镇。 |
因村委会所在地位于大蒲窝河畔,大蒲窝河像一条蜿蜒的巨龙从寨子面前经过,背靠的山脉就像一条巨龙,人们认为这个地方是龙来朝奉之地,故名。解放前属蒲川乡第二保,1950年蒲川属老九区,1952年开始搞土改,成立户蚌乡,1955年属曼别乡,1960年为龙朝大队,1961年分开为两个大队,一个在静乐阉寺,名龙朝大队,另一个在户蚌,名户蚌大队,1963年并为一个小公社,1969年改为龙朝大队,1974年迁至新……。 |
解放前为蒲川乡第一保,解放后为第九区第八村,1954年为户弄乡,1959年编为户弄管理区,1962年至1965年为户弄小公社,1966年为户弄大队,1984年为户弄乡,1987年为户弄行政村,2000年为蒲川乡户弄村民委员会至今。户弄村……。 |
胆扎,景颇语,“胆”即找,“扎”即金子,意为“找金子的地方”。解放前属腾冲县第四区古永乡第九保,1950年为腾冲县第八区第九行政村,1953年为胆扎乡,1962年为胆扎公社,1968年为古永公社胆扎大队,1984年为古永区胆扎乡,1987年为古永乡胆扎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为猴桥镇胆扎村民委员会。2009年为猴桥镇胆扎社区村民委员会。2016年因三岔河电站水库建设,村委会自治组织驻地搬迁至现住……。 |
轮马,村子名称,系景颇语,景颇语中“马”是地方,“轮”是经过,意为“经过的地方”。解放前属腾冲县第四区九保,解放后为腾冲县第八区第九行政村,1953年为轮马乡,1958为轮马大队,1963年改为轮马公社,1970年为轮马大队,1984为轮马乡,1987年为轮马村公所,2000年6月26日,根据云政复〔2000〕10号文件批复,撤古永傈僳族民族乡,设猴桥镇。2000年为猴桥镇轮马村民委员会。2013……。 |
该社区位于滇滩西边,故名。民国时期属瑞滇乡三、四联保,解放后为六区第三村,1955年为西营三、四、五中社,1959年属瑞滇公社河西大队,1963年为固东区河西公社,1969年为瑞滇公社河西大队,1984年为瑞滇区河西乡,1987年为瑞滇乡河西行政村,2000年为河西村民委员会,2001年为瑞滇镇河西村民委员会,2003年为滇滩镇河西村民委员会,2008年为河西社区村民委员会。2012年9月村委会由……。 |
因该社区居住着汉族和傈僳族,取名联族,寓意各民族联合成村,和睦相处。民国时期与早坡、西营大队合为忠孝乡,后为瑞滇乡六保(包括西营一部分);解放后属腾冲县六区四村五、六两个分会;1950年为联合乡;1952年为联族乡;1959年为联族公社,1967年为瑞滇公社联族大队;1984年为瑞滇区联族乡;并于同年十二月联族乡政府从三家村迁至滇滩街;1987年为瑞滇乡联族行政村;2000年改为联族村委会;201……。 |
三家村,建寨时只有三户人家的乡村聚落。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1959年就叫三家村。明末清初隶属蚌渺土舍管辖;乾隆三十五年(1770)属平嘎伙头;民国时期属龙陵县第三区(平嘎)天宁乡,继为平安乡地十三保掌淌甲;1950年属龙陵县第三区(象达)明达乡(大场);1956年划归勐冒区;1959年属天宁公社三家村管理;1962年属勐冒区三家村小公社;1969年属天宁公社三家村大队;1984年改为……。 |
白家寨村委会,属谏角>嗬氪逦�0.00公里,距离镇9.00公里, 国土面积19.10平方公里,海拔1620.00米,年平均气温14.80℃,年降水量2100.00毫米,适宜种植谷物等农作物。有耕地1221.00亩,其中人均耕地1.00亩;有林地24359.00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82户,有乡村人口1249人,其中农业人口1227人,劳动力7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
“勐冒”是个标准的傣语地名,宋元之时,这一带主要居民是傣族,明朝后,随着汉族迁入,傣族先后迁至芒市,潞江坝等地。如今徐家寨前仍有白家田,寨边还有摆夷坟。中寨前面亦有白家坟。现在几乎没有傣族居民。勐冒隶属龙陵县龙新乡,地处龙陵县龙新乡北面,距龙新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便利,距离龙陵县城18公里。东面邻大硝河村,南面邻龙新村,西面邻龙山镇,北面邻黄草坝村。辖徐家寨、坡头、西边等13……。 |
因坐落于雪山脚下,故名。雪山,主峰较高,冬季积雪的一座山。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原名蕨叶坝,1950年更名为雪山。民国时期属潞江土司管辖;1950年属龙陵县第二区蚌渺(龙泉)乡;1956年改为龙华公社雪山管理区;1961年为绕廊公社雪山大队;1962年底为勐冒区雪山小公社;1969年为勐冒公社雪山大队;1984年4月改为龙新区雪山乡;1988年4月改为龙新乡雪山行政村;2000年10月改为雪山村村民……。 |
田坡,于曾开山种田的山坡上建寨的山村。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名称沿用至今。明万历十三年(1585)就叫田坡。1949年后属象达区东山乡;1959年属象达社平达管理区;1962年属平达区海头公社;1972年置勐糯公社的罕乖大队;后更名为田坡大队;1984年大队改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改为田坡村民委员会,2013年4月16日改为田坡社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田坡社区……。 |
乌木寨村隶属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距乡政府东北35千米,海拔1752米。东至芦根河,西至公养河,南至怒江,北至象达勐蚌村。下辖:乌木寨(上、下组)、桦桃林(一至三组,含桐宝田、轧花厂)、橄榄寨、小新寨、大坪子(含象塘)、马鹿塘、芭蕉林、棠梨坪、里格楞(一、二组)、大青树(垭口寨)、常兴寨、光坡、岩峰洼(属橄榄寨)17个村民小组,2014年乌木寨村共有948户,3029人,有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164……。 |
花椒村隶属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距乡政府东17千米,海拔1460米。东至镇康县勐捧镇,西至老满坡村,南至缅甸果敢县穆泰乡,北至乌木寨村。下辖:下花椒、三和寨、栗树寨、小黑箐、新坪、坪子寨、公养山、塌扇水(含花椒寨)8个村民小组(栗树、三和系2002年由镇安、腊勐、河头等地迁入),2014年花椒村共有394户,1242人,有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646人,占总人口的52.01%。面积25.3平方千米,其……。 |
老满坡村隶属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距乡政府东6千米,海拔1780米。东至公养河,西至草坝地,南至缅甸果敢县,北至亮山林场。下辖:四楞、蛮旦(上、下组)、锅底塘、老满坡、裕民寨、麦地垭口、新安寨8个村民小组,2014年老满坡村共有422户,1330人,有彝族、傈僳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面积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13平方千米,山林28.38平方千米,其他用地3.49平方千米。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差小……。 |
鱼塘垭口社区隶属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距乡政府西24千米,海拔1160米。东至小中掌河,西至隔界凹,南至怒江,北至亮山国有林场。下辖:老厂、新寨、小寨(含等谷)、郑家寨(含风吹寨)、打靛洼、包包寨、上弓背山、下弓背山(含弓背山老寨、牛圈寨)、垭口9个村民小组,2014年鱼塘垭口村共有573户,1858人,有彝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面积56.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49平方千米,山林27.72平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