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满族乡位于西丰县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金星村,距县城15千米。东部与振兴镇相接,南部与和隆乡、凉泉镇交界,西部与房木镇、北部与更刻乡毗邻。乡下辖9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64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4429户,总人口14139人。金星是一个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民族乡,共有满族、汉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苗族、锡伯族等7个民族。辖区面积133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866.7公顷,山林沟谷面积8600公顷,河道及库区面积800公顷,村庄、道路面积733.3公顷。主要河流小寇河流程20千米,支流7条,合计长度41千米,人工渠道5千米,县属宝兴水库1座。
招商引资
一是落地投产项目。已签约落户西丰县金星乡金星村:金星乡麓郡秸秆食用菌种植户项目,企业由福建籍客商韦五弟投资,总投资1200万元。已到位资金800万元;企业已经开始生产食用菌香菇种植、销售,企业年产值300万元,安排就业13人;二是签约项目。8月份签约由吉林客商张宝君和张博在金星乡青山村投资建设西丰县佳和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预计投资2000万元,企业已经购买场地,明年将开始投资经营机械制造、橡胶制品加工、销售;三是重点在谈项目:目前正同客商河南郑州辅信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峰洽谈在我乡艺林村投资建设梅花鹿养殖基地项目,预计投资2000万元,下半年企业将投资建设,签约该项目。
特色产业
1、发挥柞蚕场优势,擦亮“柞蚕之乡”品牌,创新“蚕场+蒿柳”生态养殖方式。全乡共有500把柞蚕场,全乡收获大茧950余吨,产值4900万元以上,以宝兴、永安村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异军突起,全乡从事收购、运输和初加工的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以上,年经销、加工大茧3000多吨,产值1.2亿元,利润2000万元。2023年县委县政府成立蚕业协会,乡党委政府与蚕业协会合作,共同确定宝兴村蒿柳养殖项目与联合村高广友,为蒿柳养蚕“一社一户”示范养殖推广基地。
2、发展“跑山鸡”产业,全乡鸡饲养量达25万只,年收入250万元。
3、2023年全乡梅花鹿年存栏量745只,有规模鹿场1个;黄牛存栏量2000余头,其中同兴村梅花鹿饲养量占全乡75%,黄牛饲养量占全乡55%。
4、继续发展冷暖棚蔬菜、瓜果、食用菌等设施农业
。
民生实事
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榆泉村、联合村生态压柳治理河长6km,压柳12万株;完成危房改造 11 户;宝兴村垃圾兑换超市营业,至2023年10月末共兑换各种不可回收利用垃圾482斤;设立党员先锋岗10个,建立志愿服务队、突击队20个,结合网格划分党员责任区46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57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45件;
健全完善民生保障。至2023年12月末,全乡共有低保959户,1063人;特困84户,91人;80岁以上老人享受补贴66人;90岁以上老人享受补贴14人;享受残疾补贴282人;城保8人;全乡救济困难对象269户,累计发放救助资金 8.4万余元。
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
1、环境治理。(1)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大力推广垃圾五指分类法。(2)集中回收农业生产垃圾。全乡9个村分别设置农用垃圾回收站点,对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集中装袋保管,乡政府统一指挥进行清运处理。(3)常态化开展河道垃圾清理和周边环境整治,全乡9个村累计投入环境整治资金150万余元。出动大型机械160台次,车辆260台次,人员350人次。共清理垃圾460余吨,清理柴草垛157个,清粪堆905个,清沟渠3600延长米。(4)乡党委政府按照应管尽管、应建必建、定向定量跟踪管理,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对全乡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现有“三防”集中堆粪场3处,简易堆粪场7处,规模养殖户自建标准堆粪场4处,专业养殖户自建堆粪场2处。(5)全乡垃圾运输三轮车18辆,垃圾箱320个。宝兴村垃圾兑换超市营业截至10月末,共兑换各种可回收利用垃圾588斤,金星村垃圾兑换超市共兑换各种可回收利用垃圾108斤;截至11月10日出动500余人次,清理垃圾1000余吨。从冬季到春季乡政府先后组织了3次较大的清理,动用钩机20台次,铲车5台次,运输车50台次,动用资金12万元。
2、植树绿化。结合村屯绿化在信乡村栽种红松4800余株,信乡村补植金叶榆300株,青山村村屯绿化垂柳300株。
3、全面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对河道垃圾进行全面集中清理,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的河道水生态环境目标。乡级河长每半个月巡河一次,村级每个星期巡河一次。乡水利办每周通报巡河情况,并提示巡河进度,确保巡河完成率。
4、扎实开展森林防灭火与秸秆禁烧离田五化综合利用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下发《2023年金星乡秸秆禁烧离田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悬挂防火旗300余面,发放秸秆禁烧离田宣传单2000余份,签订农户秸秆禁烧离田保证书1500余份,乡政府3辆防火巡逻车全天候巡逻。
5、汛期期间,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全乡干部坚守一线,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做好防洪度汛工作,2023年共组织转移群众40余人。